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俊国
杨俊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467
  • 关注人气:1,6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鲁迅《送灶日漫笔》

(2014-01-23 07:06:25)
标签:

祭灶

民俗

游戏

分类: 随笔

            

   http://s6/bmiddle/001fjtcizy7hZvhY9lr65&690


祭灶,是中国民间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灶君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腊月二十三是中国民俗的小年,这一天家家忙着祭送灶神上天。据说古时曾用黄羊祭灶,也有用猪头和鲤鱼的,至清末民国时大都改用麦芽糖了。之所以用麦芽糖,依照民间的说法,是为粘住灶君的嘴让他在玉帝那儿别说本家的坏话。有的地方还要摆上酒,让灶神喝得晕晕乎乎的,奏事时更是什么也说不清了。

http://s3/mw690/001fjtcizy7hZvl20z8a2&690

在《送灶日漫笔》里,鲁迅讲述送灶君的民俗,往大里说,关涉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往小里说,譬如“吃”、“开会”与“情面”,言及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现象,都颇有意味。

在中国,看相的,排八字的,到处都是。看起来中国人似乎信天命信鬼神,但事实上未必如此。鲁迅在《运命》一文中说:“中国人自然有迷信,也有‘信’,但好像很少‘坚信’。我们先前最尊皇帝,但一面想玩弄他,也尊后妃,但一面又有些想吊她的膀子;畏神明,而又烧纸钱作贿赂,佩服豪杰,却不肯为他作牺牲。”持斋的人留恋着肉,名曰“素鸡”、“素火腿”,这很有意思。鲁迅说:“中国的一些人,至少是上等人,他们的对于神,宗教,传统的权威,是‘信’和‘从’呢,还是‘怕’和‘利用’?只要看他们的善于变化,毫无特操,是什么也不信从的,但总要摆出和内心两样的架子来。”(《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即使是对鬼神,态度也是欺软怕硬的:“凶恶的是奉承,如瘟神和火神之类;老实一点的就要欺侮,例如对于土地和灶君。”无事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追求的目标也只是现世的物质享乐罢了。

灶君自上一年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以护佑和监察一家。转眼间灶君又要升天了,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根据灶君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福祸的命运交给灶王爷。对这尊“司命菩萨”,国人当然极为重视。然而,他们对于鬼神的手段却近乎游戏。鲁迅说:“我们中国人虽然敬信鬼神;却以为鬼神总比人们傻,所以就用了特别的方法来处治他。”   

http://s1/bmiddle/001fjtcizy7hZvogpDac0&690

灶君忠厚还是呆傻,或是真的被黏住了牙,不过他终于没有讲你的坏话,否则,你可能比现在更倒楣。玉帝好像也傻。天底下数不清的灶君向他汇报,都满嘴是糖,浑身酒气,大舌头瞎咕噜,他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个遍布天下的监察机构形同虚设他一点都没察觉?小孩子们喜欢倒是真的,因为祭灶完事了,都可以分享一下灶君的糖和点心。

http://s9/mw690/001fjtcizy7i0gULGwo88&690

然而,用麦芽糖粘住嘴的办法,用之于活人是不行的,因为活人比鬼神心眼多!活人却只好吃饭喝酒了。中国人做事,感情大于法理,这是情面文化。《送灶日漫笔》里,鲁迅言及“吃”与“公论”,许多“公论”就从酒桌上播种。酒后“公论”自有情,却大抵不靠谱的。

http://s1/mw690/001fjtcizy7hZvrCn1m10&690

中国人捉弄了灶君千百年,“但说起来也奇怪,灶君竟至于到了现在,还仿佛没有省悟似的”;“对于下界的情形,玉皇大帝一点也听不懂,一点也不知道,于是我们今年当然还是一切照旧,天下太平。”其实,灶君未必这么呆傻,玉帝也未必这么糊涂,人更不用说。

祭灶,也就是图一吉祥图一乐。民俗中自有其道,你一年里做了什么事,神都知道,做人还是要善良,这就够了。什么都看破,就一点情趣也没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