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斋神道碑,秀屿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先锋村山美自然村。石碑立于王家彦牌坊前左侧,坐北朝南,碑高3.22米,宽0.95米,厚0.23米。碑额中刻篆书“皇明”二字,两侧刻龙纹,上刻祥云,碑竖刻“特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
兵部尚书实斋王公神道”,落款为“隆武元年岁次乙酉季秋”。字高0.23米,宽0.2米,牌坊前石栏杆存旧石狮二只。王实斋神道碑为南明政权御赠明末“甲申北京殉难”名臣王家彦祖父王实斋的神道碑,是研究南明历史和王家彦生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看完三座厝,接着寻访邻村先锋村的“王实斋神道碑”。挺巧,问路第二位村民就知道具体地点。其离三座厝并不是很远。在村道几十米远民居巷道尽头看到一座新建碑坊,王实斋神道碑就在碑坊前。寻访前就有些好奇,网上查询王实斋并没有对应历史人物资料。仅一块神道碑为何会被列入县保?结果发现还真引出了另一位历史名人!
“担钱兰溪去做县”不仅是莆仙剧的一传统剧目,也是至今仍在莆仙地区流行的一俗语。而主人公就是王家彦,王实斋是其祖父。王家彦为明天启年进士,登第后初授开化知县,后调兰溪,皆有惠政。“担钱兰溪去做县”就是讲其任兰溪知县时自带银钱去当官的事。后擢刑科给事中,历任四科,官至兵部右侍郎。时清军进犯京畿,协理京营戎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北京殉难。南明政权弘光朝赠其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御赠敕建“天恩特贲”石牌坊(王家彦牌坊)及其祖父王实斋的神道碑。
天恩特贲牌坊和王实斋神道碑原位于北高镇吴城村石坊自然村,1958年修建东圳渠道时,坊和碑均被毁。后经王氏后人搜寻,寻得神道碑和牌坊的四块石刻“恩荣”、“天恩特贲”、“宫保”、“司马”。并以这四块牌坊原石刻在其故里重建石牌坊。也就是今天看到的王家彦牌坊。新碑坊高8.5米,宽12.1米,坐西朝东,背靠王氏祖莹所在地泽林山。
牌坊前左边竖立着王家彦祖父王实斋的神道碑。神道碑破坏开裂三块,但修复组合后仍较为完好。碑头刻有“皇明”二字,碑文为“特赠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实斋王公神道”,上落款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门下晚生云间张肯堂顿首拜书”,下落款为“隆武元年岁次乙酉季秋吉旦不孝男维箕泣血立石”。神道碑为南明隆武朝原物,现竖立于此,与石坊搭配,倒也相得益彰!
关于王家彦:
王家彦(1588-1644),字开美,号尊五,福建莆田人(今秀屿区东峤镇先锋村山美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考取进士,登第后授浙江开化知县,天启五年(1625年),调任兰溪县令,皆有惠政。崇祯二年(1629年)擢刑科给事中,历工科右给事中,户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明史》称其“弹击权贵无所避”。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户部右侍郎,因清军进犯京畿,转任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北京殉难。南明弘光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清初改谥“忠毅”。清顺治九年,钦赐给地建祠,予祭三坛,谥“忠毅”。《明史》有传。擅诗文,工书法。有《王忠端公文集》传世。莆田民间流传俗语:“挑钱兰溪去做县”,说的主人公就是王家彦不惜变卖家资赴任浙江兰溪县令的事迹。
---END---
------------------------------------
摄影|网然
---用镜头记录古建---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