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亭寺,也称暗亭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盖洋乡赤岭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后多次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896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依山而筑,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空坪、水井、照壁、钟鼓楼、大殿、天井、后殿。两侧有经堂、膳房、僧居、储藏室等。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歇山顶。闇亭寺是永泰县四大古寺之一,为福建地区卢公祖师信仰起源地。其飞檐翘翼,玲珑飘逸,如展翅欲飞的凤凰,被誉为永泰最美古建筑。
看完中埔寨,接着前往长庆镇下际村能仁寺。寻访能仁寺主要是它离闇(音“暗”)亭寺十公里,是寻访闇亭寺一处很好的参考标杆点。加上能仁寺还是处县保,于是就安排寻访。抵达能仁寺,寺庙很新,真没啥看头。问路寺中一位居士,弄清方向路线便接着驱车前往闇亭寺。闇亭寺是一座深山古寺,位于盖洋乡的赤岭村,导航暗亭寺显示在三明尤溪。担心走错,路上多次和遇上的路人确认。路基本是仅容一车的山路,虽说水泥路,但不是很好走。尤其遇上会车较麻烦。抵达时,遇上二三拔尤溪过来参观的游人,而我是当天福州过来的唯一游人!
此地原来无寺,只有个观音亭(原称闇然亭)。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嵩口乡卢厝寨卢意诚32岁削发为僧,云游四方,后在闇然亭修道6年,辟谷不食。
康熙二年(1664年)九月 (41岁) 圆寂。
火化后,乡人将其骨塑于座像中,称卢公佛像。之后安宁、吉坑、歧美等四保首倡,由吉安张姓捐赠山场扩建,名曰“闇亭寺”,自此配祀卢公祖师于观音佛祖殿前,迄今已300多年。
闇亭寺地处永泰盖洋乡赤岭与尤溪岐尾交界处,素有“暗地生辉”之美誉。寺前雄峰矗立,寺后乔木并茂,郁郁黯然,故有“暗山”之称,山脚倒流溪有三个深潭曰:“暗潭”。南宋时,朱熹曾路过暗山,题句于暗潭石崖:“暗潭水涌天心月”,后无名氏对句:“转山石卷岭头云”。清代建寺后,把这对句作为对联刻于寺大门两边。
闇亭寺作为一座精致玲珑、飞檐翘翼的古寺,其飘逸且极富张力的翘翼,让人看过就会印象深刻。不愧为永泰最美的古建筑!
关于卢公祖师信仰:
卢公祖师,名卢意诚(1624—1665),福建永福县三十三都卢洋境(今永泰县嵩口镇卢洋村)人,清初高僧。据《永泰县志·方外传》记载:“卢公,三十三都人,为僧于暗然亭,修道六载,辟谷不食。康熙四年九月,告乡人以死期,架柴火化,乡人祀于亭中。今祷祈遍郡邑,驱蝗最应,呼为卢祖师。”
卢公祖师长在农家,一生勤劳,积德行善。传说,有一日,突生向佛意愿,遂往暗然亭削发为僧,号元意禅师,时年32岁。康熙四年(1665年)40岁的元意禅师告知寺僧和乡人,自己某月某日要升天,登上自架的柴堆火化,功圆,只见一缕白光久久萦绕于上空,寺僧和乡人皆感奇异,便取其骨,塑像祀于卢公大殿中,尊称为“卢公祖师”。文革时,佛像被毁,1981年,用被毁余料重塑卢公祖师像于暗亭寺大殿。
卢公祖师能叱咤风云,治病救灾,除虫灭害,祈晴祷雨,辄有奇验。地方史志有其灵迹的相关文字灵迹记载,据《永泰县志·杂录》载:民国初年,尤溪县土匪猖獗,与尤溪交界地的乡村屡遭匪徒蹂躏。其时,国民党督军派遣部队驻扎暗亭寺剿灭。“军队日夕屠狗宰牛,污蔑佛像,靡所不至。不逾时,忽迅雷从檐际起,殛毙防兵二人,置诸寺外。其人盖即污蔑之尤者”。此为卢公威灵,还是偶然?
此后,卢公祖师的影响和信仰不断扩大。成为永泰、尤溪周边县市一带区域性地方信仰神灵。本邑的民众,吃素净身,来寺进香,取火、取水、取符,络绎不绝。外地有尤溪、莆田、仙游、闽侯、福清等县市的信众,每年均有众多信众到暗亭寺请香,捧着神龛,点上香火,一路敲锣鼓而归,以祈保境安民,五谷丰登。各地也建有“卢公堂”或专设“卢公祖师”神龛,永泰县城关重光寺专设卢公殿。
---END---
------------------------------------
摄影|网然
用镜头记录古建,用镜头认知古建。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