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印象】草庵石刻

标签:
网然映像原创摄影草庵摩尼佛造像摩尼教遗址海丝 |
分类: 网然映像 |

草庵石刻,即草庵摩尼佛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内社区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草庵。元至元五年(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屋檐下用横梁单排荜拱承托屋盖。庵内崖壁上凿圆形佛龛,龛内雕摩尼光佛,高1.5米,宽0.8米,背雕光芒四身纹饰,身披佛衣。草庵石刻为我国目前发现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像,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的重要实物依据。
摩尼光佛造像依崖而雕,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颜色,使佛像各个部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具有神秘感。其作为世界仅存的摩尼教教主石刻造像,是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珍贵物证,也是宋元时期泉州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重要见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实地考察后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
近些年,福州、宁德霞浦陆续发现新的一些摩尼教遗址、遗存物。但草庵石刻仍是摩尼教最为重要的一处珍贵的遗址遗存,草庵的摩尼教主石造像也被1987年8月在瑞典召开的国际研究摩尼教的会议定为会徽。关于摩尼教:
摩尼教,也称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为公元三世纪时波斯人摩尼揉合古代波斯祆教及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是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古老宗教。曾流传于亚洲、欧洲和北非洲,尤其从伊朗到中亚,摩尼教长期兴盛不衰。及至唐代,摩尼教循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着更广为人知的称谓“明教”。主要教义为“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崇拜日月,提倡素食,倡导平等互助。
摩尼教自唐朝传入,之后不久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唐朝传教。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在中国迅速传播。
9世纪中叶,唐武宗会昌灭法,摩尼教受到沉重打击。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在江南地区民间仍有不小影响力。只是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尤其摩尼教的发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莲教等成分,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之一。五代十国、宋、元、明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北宋末年南方的方腊起义。因此摩尼教长期受到朝廷压抑,行事极为诡秘。摩尼教宫庙、文献基本灭绝。其流传范围更是局限于闽浙一带民间。
寻访过的另一处摩尼教遗址:
![]() |
|
前一篇:【厦门风光】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后一篇:【莆田印象】貂峰吴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