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荫桥,原名仙坂桥,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南通社区苏坂自然村。始建于宋代,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里人邮传部尚书陈璧重修。南北走向,二墩三孔石梁桥,全长27米,桥面宽3.5米,墩船形,孔不等垮,净跨4~5米。桥面各用五块大石板条平铺,两侧置石栏、望柱。在中部石栏板上镌刻有陈壁楷书“榕荫桥”铭文,落款:“光绪廿四年,陈璧题”。榕荫桥是福州近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清代古石桥。
看完合浦桥,随即前往相邻的南通镇寻访另位两座古桥。榕荫桥为此行寻访的第三座古桥,古桥保存完好,桥周环境也非常不错。树荫密密,流淌的河水略有混浊,但并不发黑发臭。到达正值晌午,酷热异常,桥周树下不少老人在休息聊天。榕荫桥是当天寻访四座古桥中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座,桥周环境也是最为干净、秀丽的一处。
▼县保碑……









▼船形桥墩……

▼大树下一个老人躺在竹椅上午睡……

▼大树下供村民休息的大块条石……

▼榕荫桥石栏杆望柱柱头……







▼桥一侧的凉亭……

▼桥一侧的圣王庙,祀齐天大圣……


此行,顺带一起走访了邻近榕荫桥不远的两处县保单位苏坂北社和陈璧故居,因都是吃闭门羹,未曾入内,所以就不单独更新至博文,今天就在此博文中一并带出。
-------------------------------------------------

苏坂北社,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南通社区苏坂村榕荫桥旁。始建年代不详,扩建于明清,重建于民国。宽24米,深35米,面积800多平方米,规模宏伟。大门上端石刻横匾书“北社”两字,左门上额刻“圣王宫”,右门上额刻“文昌阁”。建筑内有古戏台一座,上有直径达4.15米、23叠的巨大藻井,刻工精美,藻井顶上建有小亭,在福州地区较为罕见。苏坂北社为苏坂村村民举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的场所。
苏坂北社就位于榕荫桥桥头旁边。可惜大门紧闭未能入内。
▼县保碑……

▼正中的北社大门……


▼右侧为文昌宫……

▼左侧为圣王庙……

-------------------------------------------------

陈璧故居,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南通社区苏坂路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外围风火砖土墙,建筑面积约有600多平方米。布局谨严,构筑考究。陈璧故居是福州地区较为代表性的名人故居。
陈璧故居就位于苏坂路旁,离榕荫桥也就一两百米远。也是大门紧闭,未曾入内。
▼县保碑……

▼大门……


▼故居前的旗杆石……


关于陈璧:
陈璧(1852-1928),字玉苍、佩苍、雨苍,晚号苏斋,福州侯官县(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清光绪年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御史、大仆寺少卿、顺天知府、户部侍郎、邮电部尚书兼参预政务大臣等官职。其任户部侍郎期间整顿福建省铜元局,为造币定色,有“铜币大臣”之称。民国十七年(1928年)卒于北京。著有《望岩堂奏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