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勤奋
(2022-03-29 13:06:45)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是旷古奇才,他集儒、释、道于一体,是人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苏东坡擅长诗、文、词、书、画,是才华横溢的“全能冠军”。他的诗翻新出奇,别开生面,先黄庭坚而称“苏黄”;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被认为“天下第一”;他的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书法,跌宕恣肆,飞扬飘洒,其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的画
在才俊辈出的宋代,苏东坡的诗文创作水平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人们对他崇拜得不得了,“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根”成立流行语,谁不能背诵苏东坡的代表作,会自觉气短,矮人三分,会被认为欠缺品位,嗤笑他“不韵”。与苏东坡同时代的学者章元弼是苏东坡痴情的粉丝,娶了漂亮妻子,新婚夜竟然没进新房。妻子发现章元弼不搭理自己只知道看苏轼的文集,气恼地跟章元弼吵了起来,让章元弼在自己和苏轼文集之间做个选择。章元弼写了休书将妻子撵回了家,并四处炫耀自己“为苏轼而休妻”。当朝的皇帝宋神宗尤爱苏东坡的文章,《宋史·苏轼传》说,侍奉的人送上饭菜,神宗“膳进忘食”,连声说 “天下奇才!天下奇才!”。苏东坡的诗文在当时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人们争相收藏和阅读。
很多人认为,苏东坡在诗文书画创作上取得的卓绝成就靠的是天赋,慨叹“如果我有苏轼那样高的天赋就好了”。我们固然不能否认苏东坡的天赋,但任何天赋如果离开后天的勤奋努力都是不能取得骄人成就的。苏东坡在其父老苏的严厉监督和引导下,从小读书极为刻苦用功,每天都是挑灯夜读,倦极才睡,这样的习惯坚持了一生。他自己说,“旧书不厌百回读”,“著书不复窥园葵”,“读易至韦编三绝”。苏东坡读书的主要方法是翻来覆去地背诵,且两遍三遍地抄写。在黄州,年近半百的苏东坡仍然背诵抄书不止。他曾对弟子说过,每读一部经典,都是从头抄到尾的。他特别喜欢杜牧的《阿房宫赋》《过华清宫》,《阿房宫赋》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每读完,嗟叹不已;还把《过华清宫》等诗作,抄了三四十本。
关于苏东坡抄书,南宋陈鹄所著《耆旧续闻》中记载了一件趣事: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管理此地粮仓的朱载上是他的好朋友。一天,朱载上到苏轼府上拜访,仆从通报后迟迟不见主人出来,朱载上等得很不耐烦,几乎要走了才见苏轼匆匆从内室出来。苏轼连声道歉并解释刚才是因为做每天的“功课”耽误了。朱载上好奇地问:“先生所说的每天的功课,是怎么回事?”苏轼回答说:“我正在读《汉书》,每天都是边读边手抄。”朱载上听后,很是吃惊,说道:“凭先生的天赋,打开书卷,一经浏览,就会终身不忘,怎么还要用手抄这种费力的办法呢?”苏轼说:“非也!我读《汉书》,到今天一共手抄了三遍。最初是一段事抄三个字为题,第二次两个字为题,现在则只用一个字。”朱载上肃然离席,请求说:“不知先生所抄的书稿,能否让我见识见识?”苏轼命人从内室取来一册,朱载上翻看,茫然不解其意。苏轼说:“足下试举题中一字,我来背诵。”朱载上随便找出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数百字,无一字差错,几次挑选,都是如此。朱载上惊叹不已,叹服说:“先生真谪仙才也!”后来朱载上用这个事例教育儿子;“东坡尚且如此,你我不过中等才智,岂可不勤奋读书耶!”
苏东坡未及冠即“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在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苏东坡轻而易举地拟写了八百多道圣智,引经据典,从不翻书,且铿锵有力,妥帖工巧,简练明确,深受圣上喜欢。之所以如此,与苏东坡坚持勤学苦读分不开。“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一生勤奋,挥动如橼巨笔,写作不止,仅在黄州期间,写出诗200多首,词66首,赋3篇,文章(包括小品)170多篇,书信280多封。还写了9卷《易传》、5卷《论语说》。
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像苏东坡这样的天才都以“韦编三绝”的精神练就“童子功”,我们平常人更应加倍地努力。不要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够,而要反思自己是否足够勤奋。如果始终把勤奋当作成长成才的第一要素,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