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0球=100杆? (且论高尔夫)

(2011-01-02 21:45:34)
标签:

杂谈

    说了总结也看到了总结,说了展望也听到了展望,更细细拜读了36计的无中生有(期待下集)。JOE爷,赶紧出下集!

    还是说回话题---打球。
    刚打球,就有人跟我说(原话记不大清楚了,大致是这个意思):打够2万个,你的球会有很大改观的。就是说,数量会带来质量的变化。练球的人知道,往往在练习中的一个不经意的挥杆,会让你有很大的心得体会,然后挥杆就有一个不小的改变或者提高。我经常看高尔夫转播(当然有时也会睡着)。但是我总有一种要把这种职业的挥杆印记在脑海、记忆之中的欲望。看多了,潜移默化嘛,自然在练习和下场时就自然会浮现出来。刚开始练球时,经常听到的是:挥到自己的右耳朵,左臂要直,手腕不能弯曲,眼睛要盯住球之类的话语。什么角度呀,手表呀,皮带扣呀,肚脐眼呀,甚至太阳影子都能成为挥杆的指导工具。而现在呢,更多的是想着自然轻松,有张有弛,有老把式赶大车挥鞭的感觉!
    好几年前,我特诚恳地跟一位经过大风大浪的球手讨教,能否指导一二。他听完以后,没有说话,之后接着打球,吃饭,泡澡。末了,他在池子里捧起热水狠搓了几把脸,悠悠地说:“这个传授谈不上,反正嘛,打球,特别是一号木,就像老汉赶车时,挥响鞭的感觉”。诚然,没有挥鞭的轻松,哪有抖鞭的响亮!我认为这是真的经验。因为之前我问他,你这水平,那不是京城排的上号了。他立刻反击道:哪里,我也曾经出过冷汗的人。有一次,朋友的朋友听说我打得不错。正好外地有人来京找他寻球打,于是叫上他一起出战。其实就是让他当将军出征。前九洞,我以为自己不错,结果被修理得的很惨。我一激楞,后背的冷汗都下来了。要知道,这个局很大呀!我一想,NND这不行呀!于是使出浑身数解,下半场拼了个天翻地覆。大概是我的拼劲让对手吓着了,或是对手也有点状态下降,反正后来是没有太丢脸。但也让请我那个朋友的朋友吓出一身汗。不经历这些,我的球,不能有现在的水平。
    我听完这些,也不想问到底是多大的局,估计非我等之类的人所能DU的吧。
    于是我不禁问道,那现在你还练球吗?废话,咋能不练呢!
    怎么练,我就没有问了。我想,跟随一个职业球员的一天看看,就知道他们是怎么练球的了。估计跟我们最大的区别就是:真的草地!。其他的,也就器材、教练多一些了。
    对了,还有一个关键是:下场!这个下场,也有一个次数和种类的问题。次数好说,一年365天,估计虎兹也不会365场球。前不久的美国某个老先生一年打了600场,那算是很多了。种类分好几种,朋友的球叙,怡情的小赌,公司免费球叙,公关球叙,跟师傅下场(练习球叙),球队对抗,真正的拉丝和比洞,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局了。职业比赛,那就使我们所不能体会的了。且不说冠军和亚军的奖金区别,就说单独和并列。最后一推,如果推进,就是单独第二,如果没有推进就是并列第二,这个单独第二和并列第二往往相差在几万美金之间。估计这个时候的推杆就如刚才所述,要出点冷汗了。这种经验的积累,心理状态调整正是在无数的训练,无数的下场(比赛)后才能体会和具有的。
    似乎有点绕远,其实不是,题目的20000球=100杆,似乎还要加上:打球的目的是什么?
    我的哥们老李,打球三年多,居然还没有进百。可他还是乐呵呵的,每次跟我们下场,嘻嘻哈哈,乐在其中!
    我呢,刚开始打球时,教练和我之间有过如下对话:
    首先,你打球的目的是什么?
    高尔夫很好玩,锻炼身体,我也想打好它。
    你想打职业,或者赌个球什么的?(现在明白,当时我的教练也在赌球)
    这个就根本没想过。能打多好就打多好,尽自己的能力。
    那么,我只能在10堂课里教你到100杆左右,剩下的就要继续学习和练习了。你觉得的怎样?
    没问题,可以。
    OK,那么我们开始吧!   

    之后嘛,我就一直打高尔夫到现在,基本上还是开始时候的初衷(还真是100杆左右)。但是也时不时怡情一下。我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些怡情,是我提高水平的最大原因。声明一下,绝不是在倡导“怡情”!    

    你打球的目的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