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随笔札记 | 
今天在新浪博客的首页上看到了《何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这篇文章,因为我是比较喜欢何洁的,所以明知道这篇是黑她的文章还是忍不住点进去看。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1.这个报社的记者不太喜欢何洁,也可以说写这篇文章的人自己不喜欢何洁,所以在下笔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客观的中心;
2.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批判何洁不懂历史;
3.这篇文章的作者估计是个“愤青”,看不得别人一夜成名。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给我的感觉有以下几点:
1.这个报社的记者不太喜欢何洁,也可以说写这篇文章的人自己不喜欢何洁,所以在下笔的时候就已经偏离了客观的中心;
2.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批判何洁不懂历史;
3.这篇文章的作者估计是个“愤青”,看不得别人一夜成名。
何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
[我来说两句:知不知道努尔哈赤那么重要吗?]
很坦白地说,我是一个文科生,而且目前还是一个编辑,但是很不好意思,我也不认识努尔哈赤。请问这位努尔哈赤究竟是何许人也?(虽然名字有点耳熟,但我实在想不起是何方神圣。)
其实沈阳也有一个故宫,我也是今天看了关于何洁的报道才知道的。(真不好意思,我是南方人,我只知道北京有故宫,没想到沈阳也有一个。)所以,这位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也考倒了我。我连沈阳有故宫都不知道,更何谈知道这个是哪位帝王的宫殿咧?(恶搞一下:您知道昆仑关吗?您知道哪位将军曾在这里打赢了一场战役吗?PS:不准用电脑查!不准翻书!不准问别人!立即回答!)
我想这位作者对于沈阳的历史这么了解,应该是沈阳人吧,所以对于别人知不知道她说的这些关于沈阳的历史似乎很介意的样子。没办法,历史嘛!而且是有关皇帝这么荣耀的历史,居然不被别人知道,心中难免气愤了。这好比一个最有钱的富翁在一个交际舞会上居然不被主持人介绍给到场的嘉宾一样,心里憋气啊!因此这位作者接下去的写法就多少有点故意的意思了。什么“何洁睁大了眼睛,无辜地摇了摇头,笑着说:‘不知道哦!’”“‘不知道啊!’何洁不以为然地大笑着回答,随后,她还得意地蹦了下,拍着手大叫:‘啊!你考我历史题啊。’”看看~~一眼就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无辜地摇头、笑着说、不以为然、得意地蹦了下,这些不都是为了要说明何洁对于不知道记者所说的那些历史是多么的不在意,对于不知道那段历史丝毫没有感到羞耻。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作者一定要何洁为了不知道这些历史而感到羞耻呢?我觉得不知道这些历史并没有什么不得了或者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啊!古话都说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弱点,何洁虽然对历史不专长,但是她只要懂得五线谱,懂得唱歌的技巧就可以了。因为她是一个歌手,不是历史学家,她只要懂得唱歌,唱好歌就可以继续做她的明星,历史的事情自然有历史学家去做。何必强求?
所以,我很理解何洁的助手为什么对记者解释道:“何洁本身是彝族人,所以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 呵!如果再不解释,估计这篇文章就不是《何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而是何洁居然忘记国耻、何洁不懂历史不为耻……之类的升级作品了。自从选择了学文,见识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后,我对于国人YY的功力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来源于电视电影。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必须优秀,其他的生物、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等副科只要及格就万岁!尤其是像何洁她们这种艺考生,只要她们的专业课能够考得上报考的学校,其他的语文、数学、英语,根本就只要60分就可以OK!这个弊病归根结底只能说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并不是某个人的错!
所以,请这位作者同学也能够清楚一点:何洁喜欢的《金枝玉孽》和向往红墙内生活不能等同于历史,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3+2高考和正在经历3+2或3+综合高考的人来说,所能想象出来的历史也就是如电视里面所描绘的一样。即使不是《金枝玉孽》,那也可能是《皇太极秘史》、《康熙大帝》或者《武则天》之类的电视剧所带给我们的影像。
不管怎么说,如果不是历史专业或者迷恋、爱好研究历史的人,我想谁都无法好好解释究竟什么是清朝,什么是清朝的历史吧?
此外,作者文中还提到:“何洁曾披露说最喜欢清朝,但请何洁同学清楚一点:你喜欢的《金枝玉孽》和向往红墙内生活不能等同于历史,对于一个不知道努尔哈赤的女孩来说,‘最喜欢清朝’的表达恐怕得成为一种伪命题吧?”
这句话实在看着别扭。嗯,那好,我想请问一下作者,不知道努尔哈赤难道就不可以说喜欢清朝吗?喜欢清朝就必须得知道努尔哈赤?这样的逻辑,混乱了点吧?
如果我换一个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就必须得知道巴金、茅盾、鲁迅等等这些大文学家,否则他就不能说自己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好,那请问作者,那些小学一二年级喜欢写作文的小孩子们都还不知道巴金、鲁迅是谁呢,那他们是不是就没有资格说自己喜欢写作?他们说自己喜欢写作是不是就是“伪命题”?(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什么是伪命题。)如果他们不能说自己喜欢写作,那又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于文字的喜爱呢?不好意思,我实在是愚钝了些,找不出合适的词语,还请您能赐教!
不需要刻意地挖词,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何洁在不知道努尔哈赤这件事情上已经失去了客观的态度,之后又转套到明星该提高文化修养这么高一个层次来说,不过是希望舆论能从这件事情去抨击艺人们的无知罢了。
诚然,明星的文化修养是要提高,但是这些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提高的。没听张爱玲说嘛,出名要趁早!在年龄上有了限制,又如何把所有知识都填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累还得有环境和氛围,但是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大染缸”里面,这些女孩子或者说这些艺人们,她们又该如何去积累?想必,这样的问题,还没有人可以回答吧?
其实,不仅仅是明星有这样的问题,那些体育健儿们不也有着这样的问题吗?为了奥运会,为了为国争光,那些体育健儿们不也是从小就抛弃了文化课的学习,专心联系专业技术吗?好一点的,拿了冠军,出人头地,有了钱以后再申请念书,补充知识。但是那些没有拿冠军,只能做陪练的默默无闻的背后英雄们呢?
呵,在中国,能牵出种种问题的事情多了去,您所愤慨的现象也不是从何洁才开始出现的,您咋不去那些需要正义呼声的地方“愤愤青”?何苦来为难,甚至挖苦何洁这个超女呢?虽然文艺专业的高等学府也有很多,但是他们只需要研究好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不是吗?
之后,作者还刻意把何洁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一篇专访做了对比,意图让人们看清何洁姑娘是多么的不用功学习,多么的讨厌学习。(8过,那段话我好像是在何洁的BOLG里面看到的。)哼!可笑!真可笑!谁没有自己特不愿意做的事情啊?干吗非得拿人家小姑娘开涮?就算是明星又怎么样?明星不是人哪,就得样样都说喜欢,样样都说好?退一万步来说,您自己想必也有特不愿意采访的对象和特不想去写的稿子吧?怎么您就能不高兴的时候发发牢骚,她就不能在不喜欢的时候表达一下态度?在您跑新闻的时候突然遇到“三急”问题您必须得憋着,但总不见得您到了家里还得让自己憋着吧?累不累啊!
作者还“无比愤慨”地列了不少从艺的“盲人”,不过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位记者的消息似乎不是非常灵通,做得不够到位啊!其他的我不太了解,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单拿李宇春那件事来说吧。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首《Zombie》不知道有没有让原唱和词曲作者红起来,呵,不过如果词作者知道中国人民居然把他这首《Zombie》翻译成“行尸走肉”,估计他一定会吐血的。说李宇春抱着话筒面带微笑蹦跳地唱着《Zombie》的那位娱记请先做好功课,先去看完李宇春的演唱and小红莓的现场表演之后再来YY吧。别听风就是雨,以事实为导向,别对不起自己记者的这个职业!
其实沈阳也有一个故宫,我也是今天看了关于何洁的报道才知道的。(真不好意思,我是南方人,我只知道北京有故宫,没想到沈阳也有一个。)所以,这位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也考倒了我。我连沈阳有故宫都不知道,更何谈知道这个是哪位帝王的宫殿咧?(恶搞一下:您知道昆仑关吗?您知道哪位将军曾在这里打赢了一场战役吗?PS:不准用电脑查!不准翻书!不准问别人!立即回答!)
我想这位作者对于沈阳的历史这么了解,应该是沈阳人吧,所以对于别人知不知道她说的这些关于沈阳的历史似乎很介意的样子。没办法,历史嘛!而且是有关皇帝这么荣耀的历史,居然不被别人知道,心中难免气愤了。这好比一个最有钱的富翁在一个交际舞会上居然不被主持人介绍给到场的嘉宾一样,心里憋气啊!因此这位作者接下去的写法就多少有点故意的意思了。什么“何洁睁大了眼睛,无辜地摇了摇头,笑着说:‘不知道哦!’”“‘不知道啊!’何洁不以为然地大笑着回答,随后,她还得意地蹦了下,拍着手大叫:‘啊!你考我历史题啊。’”看看~~一眼就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无辜地摇头、笑着说、不以为然、得意地蹦了下,这些不都是为了要说明何洁对于不知道记者所说的那些历史是多么的不在意,对于不知道那段历史丝毫没有感到羞耻。
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作者一定要何洁为了不知道这些历史而感到羞耻呢?我觉得不知道这些历史并没有什么不得了或者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啊!古话都说了: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弱点,何洁虽然对历史不专长,但是她只要懂得五线谱,懂得唱歌的技巧就可以了。因为她是一个歌手,不是历史学家,她只要懂得唱歌,唱好歌就可以继续做她的明星,历史的事情自然有历史学家去做。何必强求?
所以,我很理解何洁的助手为什么对记者解释道:“何洁本身是彝族人,所以对这段历史并不是很了解。” 呵!如果再不解释,估计这篇文章就不是《何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而是何洁居然忘记国耻、何洁不懂历史不为耻……之类的升级作品了。自从选择了学文,见识了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后,我对于国人YY的功力就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代人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来源于电视电影。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程必须优秀,其他的生物、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等副科只要及格就万岁!尤其是像何洁她们这种艺考生,只要她们的专业课能够考得上报考的学校,其他的语文、数学、英语,根本就只要60分就可以OK!这个弊病归根结底只能说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并不是某个人的错!
所以,请这位作者同学也能够清楚一点:何洁喜欢的《金枝玉孽》和向往红墙内生活不能等同于历史,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3+2高考和正在经历3+2或3+综合高考的人来说,所能想象出来的历史也就是如电视里面所描绘的一样。即使不是《金枝玉孽》,那也可能是《皇太极秘史》、《康熙大帝》或者《武则天》之类的电视剧所带给我们的影像。
不管怎么说,如果不是历史专业或者迷恋、爱好研究历史的人,我想谁都无法好好解释究竟什么是清朝,什么是清朝的历史吧?
此外,作者文中还提到:“何洁曾披露说最喜欢清朝,但请何洁同学清楚一点:你喜欢的《金枝玉孽》和向往红墙内生活不能等同于历史,对于一个不知道努尔哈赤的女孩来说,‘最喜欢清朝’的表达恐怕得成为一种伪命题吧?”
这句话实在看着别扭。嗯,那好,我想请问一下作者,不知道努尔哈赤难道就不可以说喜欢清朝吗?喜欢清朝就必须得知道努尔哈赤?这样的逻辑,混乱了点吧?
如果我换一个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喜欢写作的人就必须得知道巴金、茅盾、鲁迅等等这些大文学家,否则他就不能说自己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好,那请问作者,那些小学一二年级喜欢写作文的小孩子们都还不知道巴金、鲁迅是谁呢,那他们是不是就没有资格说自己喜欢写作?他们说自己喜欢写作是不是就是“伪命题”?(当然,前提是他们知道什么是伪命题。)如果他们不能说自己喜欢写作,那又该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于文字的喜爱呢?不好意思,我实在是愚钝了些,找不出合适的词语,还请您能赐教!
不需要刻意地挖词,我们都可以看出作者对何洁在不知道努尔哈赤这件事情上已经失去了客观的态度,之后又转套到明星该提高文化修养这么高一个层次来说,不过是希望舆论能从这件事情去抨击艺人们的无知罢了。
诚然,明星的文化修养是要提高,但是这些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提高的。没听张爱玲说嘛,出名要趁早!在年龄上有了限制,又如何把所有知识都填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积累还得有环境和氛围,但是在娱乐圈这样一个“大染缸”里面,这些女孩子或者说这些艺人们,她们又该如何去积累?想必,这样的问题,还没有人可以回答吧?
其实,不仅仅是明星有这样的问题,那些体育健儿们不也有着这样的问题吗?为了奥运会,为了为国争光,那些体育健儿们不也是从小就抛弃了文化课的学习,专心联系专业技术吗?好一点的,拿了冠军,出人头地,有了钱以后再申请念书,补充知识。但是那些没有拿冠军,只能做陪练的默默无闻的背后英雄们呢?
呵,在中国,能牵出种种问题的事情多了去,您所愤慨的现象也不是从何洁才开始出现的,您咋不去那些需要正义呼声的地方“愤愤青”?何苦来为难,甚至挖苦何洁这个超女呢?虽然文艺专业的高等学府也有很多,但是他们只需要研究好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不是吗?
之后,作者还刻意把何洁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一篇专访做了对比,意图让人们看清何洁姑娘是多么的不用功学习,多么的讨厌学习。(8过,那段话我好像是在何洁的BOLG里面看到的。)哼!可笑!真可笑!谁没有自己特不愿意做的事情啊?干吗非得拿人家小姑娘开涮?就算是明星又怎么样?明星不是人哪,就得样样都说喜欢,样样都说好?退一万步来说,您自己想必也有特不愿意采访的对象和特不想去写的稿子吧?怎么您就能不高兴的时候发发牢骚,她就不能在不喜欢的时候表达一下态度?在您跑新闻的时候突然遇到“三急”问题您必须得憋着,但总不见得您到了家里还得让自己憋着吧?累不累啊!
作者还“无比愤慨”地列了不少从艺的“盲人”,不过看完之后,我觉得这位记者的消息似乎不是非常灵通,做得不够到位啊!其他的我不太了解,所以我就不多说了,单拿李宇春那件事来说吧。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一首《Zombie》不知道有没有让原唱和词曲作者红起来,呵,不过如果词作者知道中国人民居然把他这首《Zombie》翻译成“行尸走肉”,估计他一定会吐血的。说李宇春抱着话筒面带微笑蹦跳地唱着《Zombie》的那位娱记请先做好功课,先去看完李宇春的演唱and小红莓的现场表演之后再来YY吧。别听风就是雨,以事实为导向,别对不起自己记者的这个职业!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个世界很大,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不过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可以去学,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不知道某些东西而要感到羞耻!人都是可以不断进步的,但是进步不是样样精通。在梦想面前,不要去管别人说什么,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原文《何洁不知道努尔哈赤是何人?》地址: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