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宋词”婉约派”名家创作风格及写作技巧的简介

(2010-04-18 13:38:16)
标签:

宋词

婉约派

代表人

艺术风格

文化

对宋词婉约派名家创作风格及写作技巧的简介

 

前天上午,收到一位青年博友发来的“纸条”提出很喜欢写中国风的歌词 凄美一点的您能推荐下 我应该看什么样的书 或者看谁的词。我当即答复“对写中国风的歌词我一窍不通。前年我大女儿拍电视连续剧时让我给写个主题歌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了很多遍,没有一首是自已满意根本没往外拿就宣布放弃了这时才真正知道什么是‘眼高手低至于凄美的宋词我倒是读过不少李清照、柳永、周邦彦、秦观、贺铸-----等都留有上乘之作可供学习借鉴当时因受“纸条”字数的限制,回复未能尽意,颇感遗憾。本想再写个“留言”加以补充,试了一下仍感不足,有负信任和委托;又考虑到近来发现网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博友,在练习用古体诗词咏志抒情,便不揣冒昧斗胆把自己几十年来学习的一些粗浅心得体会,稍作展开,倾心相告,也许可能对初学者有所裨益。故将手边现有资料略作整理归纳,写成此文公开于博客。

宋词,本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歌唱的民间小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漫长的旅程,到宋代才达到全胜时期。

词是由诗发展而来,也可说词是诗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普通所谓“旧体诗”。 旧体诗,特别是其中的“近体诗”(即唐代律诗),格式只有那么几种,字数、句数、平仄、用韵方式都是相当固定的。而词就复杂多了,每一首词都属于一定的“词调”,每个词调又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格式。光是它那长长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韵脚,就跟近体诗显然不同。这是因为诗不一定配乐,既使配乐,也都是先有了诗,然后再按诗配乐。诗与乐的结合,是以乐迎诗,诗不必去迁就乐曲。词则不同,它一般都是先有了乐,然后再按乐填词,因此它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要受到乐律的影响和限制。

按照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三大类:五十八字以内的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

按照段落,词可以分为四类:不分段,称为“单调”,往往是小令;分为前后两段,又叫前阕、后阕,称为“双调”;分为三段,称为“三叠”;分为四段,叫做“四叠”。

词虽是长短句,但基本上用的是律句。非但五字句、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也绝大多数是律句。三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末三字,四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四字,六字句可以认为是七言律句的前六字。

每首词至少都有过一个“乐谱”,每个乐谱都必定属于某种“宫调”(类似现在的C调、G),有一定的音律、节奏,这些因素的总和,就是“词调”。乐谱多种多样,词的形式也就跟着千变万化,形成各种不同的词调,如《浪淘沙》、《蝶恋花》、《沁园春》等,这个名称就叫“词牌”。但这种格式在初始时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据谱填词,只要合情、易唱、顺耳即可,无须苛求每个地方都字切句合。宋以后,乐谱逐渐散失,再加上多数诗人本不懂音乐,他们填词意在作诗,而不在演唱,于是干脆不去理睬曲谱,只按前人已填了的某调,一字字、一句句地照填下去。这样一来,格式反而固定了、严格了。明清两代更有人归纳旧词,厘定词谱。把每一词牌的平仄、字数、句数、韵脚标示出来,使填词者有所依据。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一种格律十分严格的诗体。

宋代词坛,如阳春花木,争荣斗妍,五彩缤呈。人们通常把宋词分成“婉约”和“豪放”两大流派。它们有四个不同的特点。一是题材不同:前者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思,后者更为广泛;二是风格不同:前者多委婉绮丽,后者多奔放恢宏;三是表现手法不同:前者多含蓄蕴藉,后者多铺叙直抒;四是格律不同:前者严加遵守,后者常加突破。这两派各有所长,如果单从“凄美”比较,我觉得前者比后者更突出一些。故本文只对前者作进一步推荐介绍。

婉约词派出现和形成较早,唐、五代的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大都可以列入这一流派。在宋代,以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为代表的北宋初期小令,基本沿袭花间派和南唐派的婉约词风。由于他们多是朝廷达官和清流领袖,又生活在号称升平的时期,词的伤感情绪自然要少些,而显得闲适自在、秀雅明朗。

欧阳修,号醉翁。在诗文创作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至于词,在他是“吟咏之余,溢为词章”。他的词内容包括的方面较广,除写景、抒情,也还有专写艳情、为歌伎传唱而作的慢词。如《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人物外貌的刻划,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语言十分流利,语意逐步深入。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

为婉约词派的发展建树殊勋的是柳永。他是北宋的第一个专业词人,倚声填词是他一生精力之所在。他精通音律,学习民间新曲填制了大量的慢词,一时传遍四方,以至“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在柳永的词中,虽然女人相思之作占了很大比重,但却出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如表现山川的壮丽、都市的繁华、行旅的愁怀、劳动人民的生活等,使词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和较为深厚的感情。如:《雨霖铃》写离愁别恨,情景交融,广为传诵;《望海潮》极写杭州街市的繁华,湖山的壮美。柳永对词的另一大贡献,是发展了词体,提高了表现技巧。他抓住民间富有生命力的“新声”填了不少慢曲,且自度了一些新腔,从而使词的容量大大增加。同时,柳词构思完密、层次井然而又铺叙委婉,能将叙事、写景、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尤其善长铺叙,常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如话。这些艺术上的长处,都对后世产生不少影响。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由于身世的变化,她的词前后有所不同。前期作品明快妍丽。如《点绛唇》“蹴罢秋千”,一个活泼、淘气的少女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个怀念爱夫的思妇,被刻划得入木三分。后期作品迥然不同。家国之难给她的作品染上了一层凄苦沉哀的色调。其中最为人传诵的是《声声慢》“寻寻觅觅”。这首词,用白描手法,写了一天中所见所闻、所历所感的一些平常事件,把一个离乡背土、家破人亡的妇女的深愁惨痛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摧人泪下。

作为一个婉约派大家,李清照的词艺术上有其特点。她创造性地塑造了鲜明、完美的艺术形象,集中地表现了内心的强烈感情。同时,她善于向民间学习语言,爱用口语,明白如话,充满生活气息。有的词章,构思新颖、奇异;在《声声慢》开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可见下笔何等大胆。

秦观的词,受柳永的影响,以长调抒写柔情,“语工而入律”。他的词在“苏门四学士”中是成就最高的。但词风却与苏轼不同。他的词“体制雅淡,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由于后来身遭贬逐、飘零异乡,词中自伤身世的气氛很浓。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周邦彦的词,直接从柳永的慢词推进一步,展衍绮丽婉约的小令而成慢词,以浑成精工、谐合音律为其主要特点。在内容方面大多不出艳词范围,但在篇章结构上做到严密而有层次,又很讲究用字、使典,还善于融化前人诗句。他的怀古和写景咏物之词则能有所寄托而不做泛叙,如小词《苏幕遮》“咏荷花”、慢词《六丑》“落花咏蔷薇”,都写得生动活泼,自然出色。

词坛后起之秀贺铸,词风虽也受苏轼影响,有“豪放”的一面,但总的说来,还是以浓丽婉约为其词作的主要风格特色。被历来文人认为最能代表其婉约风格之作是《青玉案》、《天香》、《石州引》等几首词。

以上粗浅之言,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诚恳欢迎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和兴林赠诗
后一篇:玉树加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