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该限与不该限——关于“地板价”的检讨!
前天(6月29日)发帖《直压30%,计划出的“地板价”能守多久?》,,因抛出“地板价”话题,而被指“昧着良心说话”,更有网友“恶意”建议一兵多买楼。一兵也想多买楼,上周六在【合正.中央原著】就算了一套楼王单位,但掂量了一下口袋,算计了一下首付和按揭利率,有点无奈,这回算是被中央“坑爹”了,呵呵。
言归正传,一兵一向坚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网络论坛是个开放的天地,任何人都有发布个人观点的自由。实际上,与一兵一样对目前限价楼抱着“便宜”态度的人不在少数,不然,多个限价楼盘热销(遭遇多倍人的围观),就解释不过去了。
既然遭遇了不解和质疑,一兵觉得很有必要将此话题进一步深化,将自己这些日子对“限购、限贷、限价”的理解和盘托出。是真理,还是谬误,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正如【老生阿泰】评论一兵该条微博时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就让我们都耐心一点,让时间来检验吧!
对于“三限”,个人认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要的计划调节手段,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其合理性由高至低依次是,限购,限贷,限价!
首先,限购是“三限”手段中最合理,也最值得倡导的。一兵甚至以为,商品房限购可以写进“两会报告”,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长期执行。毕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未来对资源的保护任务异常艰巨。限购,可以减少住房空置,提高住房的居住率,这将有效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对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义举。当然,限购对降低市场需求,抑制楼价上涨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次,限贷此时可为,短期可为,长期看,具有波动性,调节性强。住房按揭贷款是金融贷款中最为安全的品种,是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难舍难弃的。银监会一纸明文,扛的是“金融安全”的幌子,实际上是针对高楼价。包括首付比例、基准利率优惠的调节,是与“限购”紧密关联的,目的就是提高购房门槛,降低置业需求,其中隐含着非常强烈的“抑制楼价过快上涨”预期。
★★★限价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恐会导致中国人居事业的倒退!
最后重点说说“限价”。限价,可以说是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干预的成分偏高,合理性最差。在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市场需求旺盛,任何一家开发商都很难主动放弃利润,在限价的“价”前主动让步,基本都会取其上限。这会导致同价销售的情况发生。市场没有了竞争压力,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会导致中国人居事业的倒退。
长期限价导致的后果,会体现在产品、营销和服务等诸多方面。产品品质方面,有可能产生不重视社区规划,规划是高品质居住空间的先决条件,是开发商首先必须花大力气和大价钱去解决的重大课题,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限价将开发利润控制的狭小的空间范围内,自然而然会令开发商减少营销和服务方面的投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种倒退,与居民的居住舒适度不利。
特别是在产品的建筑品质方面,没有足够的利润刺激,开发商还会在建材方面舍得巨大投入吗?如果不重视投入,将首先会致使建筑品质平庸化,严重的还会导致“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有钱赚,才会有人盖房出售;有更多的钱赚,就会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地产开发行业。加入地产开发的企业多了,市场竞争激烈了,就会逼迫开发商创新图进,才会催生更多的好房子。房子好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是因为投入增加了,售价自然也就高了,开发商就有机会赚到更多的钱了。
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
虽然一兵不会全盘否定限价之举,但绝对不希望长期限下去。我们需要开发商对楼盘开发保持追求品质的源动力,如果源动力减弱,必然导致对品质的追求意愿降低,就难以提供好的产品,对居民而言,就失去了好的住房。
如此看来,在限价令颁布之前的楼盘,多为开发商精心规划、高投入开发的,受到市场热捧,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可以限购限贷,但限价非常危险,非常不利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于中国人居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