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决定论,救市背景下“底不如低”的置业哲学!
自11月22日财政部发布刺激居民住房消费公告以来,深圳楼市环境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消费者不再等待楼价大底,开始走出观望的围城,选择置业成本较低的物业主动出手。包括新房咨询、成交开始活跃,二手房挂牌量骤升,曾经门可罗雀的三级地铺门前开始出现人头涌动的迹象。
虽然尚难以就此断定楼市就一定能回暖,但也能清晰地感觉到继续等待底部的不可行性。在利息再次走低,首付和按揭月供款突然大幅度减少的刺激下,居民似乎迎来了低成本购房的好时机。
根据财政部公告,普宅首付降低至二成,按揭成本也降低很多。以一套100万元的房子为例,支付首期款后,银行贷款80万,根据新的还款系数,分别按15年、20年、25年和30年为期限,月供款是6342.4元、5296.8元、4695.2元、4313.6元,分别比调整前的月供款低了500多至600多元不等,在降低置业门槛的同时,更大大减缓了供楼压力。一兵层在[世纪春城四期]算了一套需供45万的二房单位,按新的还款系数,15年、20年、25年和30年的按揭月还款数额分别是3567.6元、2979.45元、2641.05元和2426.4元,分别比新政出台前低了300多至400余元不等,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供楼数字。
所以,对于准备实现首次置业和有强烈升级愿望的市民来说,不妨重点去关注在此前就采取有效手段,主动为置业者降低置业成本的楼盘。
除此之外,对于楼盘所在区域的规划仍需保持深入了解。根据城市建设的惯例,新规划区域因为存在后续庞大的市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配套条件会逐步走向完善,居住价值会得到逐步提升,这使得其物业升值保值的潜力大于其它区域。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些区域存在配套的不完善性,那么,选择大社区则有充分理由成为一种置业考量的必须要素。毕竟,大社区自身配套丰富,可以依赖其自身的配套,为业主日常居家生活提供相对充裕的消费场所,不至于对日常生活造成过大的不便。同时,在小区区外环境不够理想,休闲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大社区自身拥有的园林规模可以部分解决业主的日常健身和活动的需要。这点是规模偏小楼盘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对于平时工作在特区内、且在现阶段只有能力负担较低置业成本的首次置业者来说,交通条件的优劣依然重要。好在深圳这些年的交通环境改善非常明显,频繁调整中的公交系统日趋科学合理,包括轨道交通工程等全线启动,未来数年内,通往规划新区的交通条件还会得到进一步脱胎换骨式改观。与上述所说的置业成本、社区规模等相比,交通条件虽然依然重要,但却已经走出当务之急的考量范围。
综合上述分析,距离特区中心较近的龙华二线拓展区和宝安中心区碧海片区成为置业热点区域成为必然。这两大片区日前出现的销售王[世纪春城四期]和[泰华阳光海]项目,均以大社区的规划优势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成为调整观望市场中罕见的受追捧楼盘。
同时,这两个项目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面临入伙,现楼品质、园林风采开始充分展现,因规模优势而体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世纪春城四期]在9月中旬,因联手宜家家居和国安居两大家装家饰业巨头,推出一步到位“轻松家计划”,协助置业者一步跨越“首付、装修、家私”三大门槛,而开始了新一轮旺销。[泰华阳光海]则在片区规划开始纳入国际咨询的刺激下,顺势以贴近市场的价格突袭市场,实现了令市场震惊的旺销佳绩。
追捧值得追捧的。在“救市”政策消息不断、调整有望企稳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有需求,置业者问“底”不如求“低”,继续等待大底太不现实,多关注消费成本成为不悔之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