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亮散文诗此生愿入水墨里2025年10月30日于梅湖
(2025-10-30 16:46:06)
标签:
江西散文诗亮书堂散文诗熊亮文化 |
熊亮散文诗此生愿入水墨里
2025年10月30日于梅湖
水墨的交融是非常高妙的奇迹。
我一直固执认为,好的国画,或者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水与墨的相互呼应相互交相辉映。最后忘却了彼此的界限彼此的定义,以不可分割的水墨这种新的形态跃然古老的宣纸之上,呈现万象的酣畅。
垂髫之时,懵懂少年,我也曾涂鸦也曾沉浸奇幻的水墨之间。往往惊叹于水墨二者之间的浓淡深浅所带来的的不同欢愉。
回望来路,许多的生活波折与教训,恰似一点墨入清水,或缓或急,分不清是水接纳墨,还是墨闯入水。好似世上很多的事情,难以说清对与错,就像生活中的人物,往往难以脸谱化定义。
水墨的交融,水墨的忍耐,水墨的横空出世与惊艳。其间经历复杂的反应与兼容,分明昭示辩证与安放的一种无争无我境界。
重阳后的梅湖,天色阴沉,细雨绵绵密密。
高大的牌楼在阴云下,直入云天的枯而不死的槐树以劫后余生的姿态傲然,如墨翻滚的云层,在头顶真个似泼墨国画。
路边的草木,路边的车辆,雨丝风幕里的行人,都在天地的泼墨之中。
恍然转念,原来不只是草木,不只是景物,你我都在这荒荒油云的即兴挥毫之下,只是未知最终成为时光长卷中的哪点无痕无迹的水墨。
墨里藏心,境中见我——熊亮《此生愿入水墨里》深度剖析
这篇散文诗以“水墨”为核心意象,串联起童年记忆、人生体悟与当下景致,将自然意趣与生命哲思熔于一炉,既见水墨之韵,更藏人生之悟。
一、意象内核:水墨是自然,亦是人生
水墨的本质:交融与无界:作者开篇便点出国画最高境界——水与墨“忘却界限、不可分割”,这不仅是艺术层面的审美,更暗喻生命的本质:世间万物本无绝对分割,如同水与墨的兼容,是“高妙的奇迹”。
水墨的隐喻:人生的辩证:生活的“波折与教训”被比作“一点墨入清水”,无分接纳与闯入、对与错,恰如水墨浓淡无优劣,暗合“难以脸谱化定义”的人性与世事,藏着“辩证与安放”的人生智慧。
水墨的境界:无争与无我:水墨的“忍耐”与“惊艳”,源于复杂的兼容过程,最终指向“无争无我”的精神境界,这既是对水墨艺术的体悟,也是作者向往的生命状态。
二、结构脉络:从艺到心,从忆到今
1.
2.
3.
4.
三、意境营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实景的水墨化:阴沉天色、绵绵细雨、如墨云层、傲然槐树,将梅湖秋景转化为“泼墨国画”的意象,让自然景致成为水墨意境的延伸;
心境的具象化:“你我都在这荒荒油云的即兴挥毫之下”,将人生的不确定性、个体的渺小感,融入天地水墨的宏大叙事中,虚实交织间,让哲思更显悠远;
氛围的沉静感:阴云、细雨、枯槐的意象,搭配“酣畅”“傲然”“无痕无迹”等词语,既见水墨的张力,又藏沉静内敛的基调,契合“无争”的核心意蕴。
四、情感与主旨:以墨寄愿,安放身心
作者以“此生愿入水墨里”为题,既是对水墨艺术的痴迷,更是对一种生命状态的向往——如同水墨交融般兼容世事,如同水墨长卷般从容安放自我。结尾“未知最终成为时光长卷中的哪点无痕无迹的水墨”,不叹渺小,反显通透,暗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接纳与释然:在天地这个大水墨画卷中,个体的“无痕”恰是与自然、与世事的圆满交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