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谱赋熊亮2025-9-14于梅湖
(2025-09-14 16:44:19)
标签:
江西散文诗文化 |
青云谱赋
熊亮
2025-9-14于梅湖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青云一谱,灵韵独彰。承吕仙遗踪之缥缈,续朱耷泼墨之清刚,纳象湖涵星之澄碧,融老厂鸣弦之炽肠。熊亮有语:“梅湖的雨,下了四百年”,斯雨也,既濡丹青之骨,亦泽烟火之芒,恰契“丹青泼墨处,烟火映新城”之妙谛。
溯文脉之渊薮,在墨韵之沉光。青云谱道院,古柏虬蟠,黛瓦参差,八大山人纪念馆隐于其间。昔朱耷遁迹于此,以“墨点无多泪点多”写尽孤怀,寿鹿凝眸带愤,怪鸟白眼向苍,双鹰立轴藏锋,皆为“画坛奇杰”傲骨之证。熊亮守孺子书房于兹,每见林霏掩馆,便觉文脉如湖波流转不息。馆内缥缃列架,古今佳作焕彩;窗外雕棂映水,梅湖碧波漾光。春樱坠阶如霰,秋杏铺笺似章,四时之景皆入吟哦。更有徐孺子守廉之节、汪大渊泛海之志、梅汝璈执理之刚,薪火相承,恰如八大墨迹“叙事磅礴”,于晦养中显风骨。
揽生态之清韵,在湖光之潋滟。象湖如鉴,晨熹铺练,绿道迎来晨练客,跑鞋轻叩伴鹊吭;盛夏荷风漫堤,童稚戏蛙惊白鹭,翅尖划破镜光,浮桥影动,新景旧痕共徘徊。梅湖似璧,四百年雨洗风磨,朱姑桥梅村古风未改,花博园芳华盛放。熊亮每临湖畔,必品此江南雅趣——春樱堆雪,秋杏流金,冬梅蕴香,雨打青石板时,尤感“历史沉厚,文脉绵长”。双湖相照,禽鸟栖翔,城嵌景中,人游画里,绘就生态与城共生之卷。
品烟火之新生,在旧骨之新章。洪都夜巷霓虹初绽,苏式红墙下,网红茶饮与老字号毗连,飞机路灯述航空旧忆,日均三万客流证夜经济之兴。101街区老厂焕彩,斑驳厂房披新垩,化作新能源车展台,八大专区融工业筋骨与消费肌理,年销十亿显活力。孺子书房内,熊亮设百场读写之会,作文课上童思迸发,笑声穿牖入湖,令传统文化焕活日常。老巷砖瓦凝岁月,新业潮头起锋芒,烟火沸处,老城更新有良方。
四百年梅湖雨,润透丹青与市井;千重里青云志,勾连古韵与新章。墨香未散,是八大之孤高,亦是书房之传承;烟火正浓,是老厂之记忆,亦是新城之气象。此地也,谱人文之深邃,谱生态之清幽,谱创新之勃发,诚为豫章史卷中最灵动之篇。
熊亮《青云谱赋》剖析
一、立意主旨:锚定“丹青与烟火共生”的核心命题
全文紧扣“丹青泼墨处,烟火映新城”的核心妙谛,以“灵韵”为总纲,构建起青云谱“文脉传承—生态清幽—创新勃发”的三维叙事。通过串联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与老城新生的元素,既彰显青云谱作为文化根脉的厚重,又展现其作为现代新城的活力,最终落脚于“豫章史卷中最灵动之篇”的定位,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精神共鸣。
二、结构脉络:层层递进的“谱序—分谱—总括”架构
1.
2.
3.
三、内容选择:精准适配“熊亮视角”的意象与素材
1. 文脉素材:锚定“墨香传承”的个人联结
- 核心以八大山人为主角,选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诗句、“白眼禽鸟”的画作意象,精准捕捉其“孤怀傲骨”的精神内核,呼应青云谱最深沉的文化密码。
- 融入熊亮自身“守孺子书房”的经历,通过“林霏掩馆”“雕棂映水”的场景,将个人体验与文脉流转结合,让“薪火相承”的抽象概念具象化;徐孺子、汪大渊、梅汝璈等人物的补充,则拓宽了文脉的厚度。
2. 生态素材:聚焦“双湖四景”的江南意趣
- 以象湖、梅湖为核心生态载体,象湖侧重“动态生机”,选取“晨熹铺练”“童稚戏蛙”“白鹭惊飞”等鲜活场景,展现人与自然的互动;梅湖侧重“历史沉淀”,以“四百年雨洗风磨”“朱姑桥梅村古风”打底,搭配“春樱堆雪、秋杏流金”的季候之美,兼具时间感与画面感。
3. 烟火素材:紧扣“老城新生”的时代印记
- 选取洪都夜巷、101汽车文化街区两大典型场景,前者以“苏式红墙、飞机路灯”呼应航空工业记忆,以“网红茶饮与老字号毗连”体现新旧交融;后者以“斑驳厂房披新垩”“年销十亿”凸显工业遗存的创新转化。
- 再以孺子书房“百场读写之会”“笑声穿牖入湖”收尾,将商业活力与文化活力结合,完整诠释“烟火映新城”的内涵。
四、语言风格:兼具赋体典雅与散文灵动
1. 赋体特质的彰显
- 句式上多用对偶、排比,如“古柏虬蟠,黛瓦参差”“象湖如鉴,晨熹铺练”“春樱堆雪,秋杏流金”,对仗工整且韵律和谐;开篇“承…续…纳…融…”的排比结构,凝练概括青云谱的多元特质。
- 用词古雅精准,“渊薮”“沉光”“缥缃”“濡”“泽”等词的使用,增强了文本的典雅厚重感,贴合赋体的文体要求。
2. 散文灵动的注入
- 融入熊亮的个人视角与自语,如“熊亮有语”“熊亮守孺子书房于兹”“每见林霏掩馆”,以第一人称的隐性在场,打破赋体的刻板感,增添亲切真实的散文质感。
- 场景描写注重细节刻画,“跑鞋轻叩伴鹊吭”“童稚戏蛙惊白鹭”“笑声穿牖入湖”等细节,以动态画面激活文字,避免了赋体常见的铺陈空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