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绕篱欹石自沉音
道教吕祖曾云:“欲要长生,腹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抱朴子》也道:“长生要清肠,不老要通便”。这与曾获诺贝尔医生奖的西医“自身中毒”学说异曲同工。病理学家梅奇可夫提出:大肠内积聚的食物腐败后,产生有害细菌,继而形成毒素,毒素被肠壁细胞吸收后会引起慢性中毒,导致人体的疾病和衰老。
大肠的功能是协助胃、十二指肠、小肠完成整个消化、吸收以及代谢的过程。在胃和小肠内尚未消化的食物残留物进入大肠后,由于细菌作用形成粪便,粪便本身含有有害物质,如大气污染、食品污染、肠道微生物菌群紊乱产生的毒素都随食品和空气进入人体。人体肠道有8-10米长,弯曲不平,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因此即使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每天排泄,依然还会有废物吸附在肠道褶皱里,若不能在正常的代谢周期内将粪便及时排出,淤积形成的宿便将通过结肠充分腐化并被肠壁二次吸收浸入血液,当宿便发生其他化学反应时,会产生更多的毒素,其中的毒素通过血液流动至身体各个器官部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与加剧,专家指出,包括传染病和慢性病在内,细菌和病毒只有在毒性血液中方能发生破坏作用。
虽然人体有自我排毒系统,但排毒能力必竟有限,当人体摄入毒素毒性及数量超出排解范围,人体的排毒系统会因加速老化而失灵。由此而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排泄系统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干涉、颜面不洁、纤体走形等各种疾病都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来自身心的劳累及压力、膳食成分的改变、缺乏运动、环境染污导致的被动吸收毒素以及某些医疗化学物质产生的影响更加加重宿便带来的危害。据统计,21世纪由宿便引起的大肠病将位列头号杀手。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参加有益的健身锻炼,增强胃肠道功能,保持良好心态,可抑制其生理功能紊乱,保证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再辅入食物调理。若已有明显症状出现,可遵从医嘱,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采取清肠法清除体内宿便,逐步恢复身体健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