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星期六早上9:20-10:20,是小语同学到亲子园学习的时间。在亲子园里,家长们配合老师引导宝宝们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及游戏。根据宝宝的年龄特点,老师会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制订特定的游戏。
以往,语妈一直觉得,虽然小语个头小,在那些“五大三粗”的同学面前觉得“楚楚可怜”,但他灵活的身手和反应也常常得到老师的肯定。语妈相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孩子的心态健康,褒扬、鼓励、控制甚至等待。
不过生活,总是充满意外。比如今天的亲子课,小语的反抗,又给语妈出了一个难题。
班里来了几个试听的宝宝,大约是因为接触亲子课教育的年纪大些,所以都不大适应,上课过程中,总是不配合的宝宝哭闹起来,这增加了老师教学的负担,也分散了其它孩子的注意力。小语显然很不习惯这样的氛围,因为等待的时间比平时增加,他很快开始不安起来。不仅想强行离开自己的“青蛙”小垫子,更作委屈状想要哭出来。慢吞吞的去“争”坐小板凳,对老师发小玩具居然也不感兴趣起来。以往,小语总是表现欲望很强烈的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今天,也沉默寡言的挤在人堆里等待分发玩具。在亲子园,这并不是很好的表现,因为老师会在发玩具的过程中,教导孩子说话,并表达自己的意愿。尤其令语妈惊奇的是,小语在得不到小玩具后,居然强行抢走其它小朋友已经得到的。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另一个一直困惑着语妈和小语自己的问题又来了。
家人曾经高度怀疑小语同学是“左撇子”,这种怀疑是有长时间的观察以及遗传基因证佐证。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尽管“左撇子”会给孩子的一生带来某些方面的不便,语妈还是更愿意相信俗话说的:“左撇子”更聪明的说法。不过困惑也就应此开始了。在之前的亲子课中,游戏大都针对孩子手指精细度,捡小珠子、移动彩色小木块等游戏对小语而言并不太难,在某些程度上,按照老师的说法,小语还有他的过人之处。这样的鼓励对于身体条件处于不利地位的小语,无形中是一种极大的鼓励,所以,以往的小语都是有着良好表现记录的孩子。
最近几次课程中,开始了训练手腕动作的游戏,借助如小网兜等物件,将乒乓球转移到不同的器皿中。宝宝们日益灵活的小手大都能够应付,而小语却握着网兜踌躇不前,外婆、语妈催的急了,便十分生气的将小盆一脚踢翻,乒乓球滚的到处都是,就连最让小语听话的王老师来询问,小语同学依然顾左右而言它,语妈真有些气急败坏了,坐在墙边仔细观察他的举动,发现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小语不停的将网兜在两只手间更换,表情局促不安,犹豫不决。有时,在终于下定决心后,已经“打捞”起乒乓球时,还将网兜替换到另一只手中,因此不停的失败。而外婆善意的手把手演示,更令这个倔强的小孩焦躁起来,反抗以致用嚎啕大哭作为发泄。一切都很糟糕,外婆、语妈、小语都很泄气。
亲子课好不容易接近尾声,孩子们蜂拥着老师,要求给自己贴上漂亮的小亮贴,小语一改往日首当其冲的积极状态,远远的躲开,垂头丧气,不时失望的瞟向妈妈。语妈明白,小亮帖一向被我们定义为“能干宝宝”“乖宝宝”才能得到,小语也不满意自己今天的表现。最终,在语妈不断的宽慰和鼓励下,小语还是怯怯的拿到了一枚红五角星的小亮贴。
语妈想,这是否是因为他“左撇子”习性,因为小语无论使用左手或者右手时,一直都只能向外翻动手舀起乒乓球,更不能自如的将球倒进小盆里,于是,他不停的替换,不停的调整,还是无所适从。虽然小语会以他自己的方式用左手来拥抱这个世界,但是这个过程里,应当给予他的,更多的是等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