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雄安记忆--曾经白洋淀的最好螃蟹

(2017-09-30 15:04:47)
标签:

雄安

白洋淀

民俗

美食

文化

分类: 白洋淀民俗风情
    秋风起,螃蟹肥。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季节,这个时候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青睐。螃蟹的鲜美堪比任何美味,往往在多地当作最后一道圧桌底的大菜。酒席宴前若先上螃蟹,其他菜肴就 索然无味了。中国人吃蟹始于东汉,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据传是东晋的毕卓。《世说新语》里有载,毕卓曾云:「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吃一生矣。」而诗仙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吟:「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看,古代文人雅士把饮酒、赏菊、赋诗、吃螃蟹作为秋之的雅事,其实可以好浪漫。但是咱今天只说河蟹,不言海蟹等。

    说起吃河蟹,人们不禁要说大闸蟹,而且还要说江苏阳澄湖的大闸蟹。其实大闸蟹就是中华绒鳌蟹,分量要达到三两以上。听说大闸蟹的名字由来是当时苏州一带的捕蟹者在港湾间设置了竹闸,夜间挂上灯火,蟹一见到光亮就会爬上竹闸,此时只需在闸上一一捕捉,所以叫大闸蟹。人人都道家乡好,我也不例外。我是土生土长的雄安白洋淀人,当然三句话不离白洋淀。白洋淀的河蟹学名叫胜芳蟹也是中华绒鳌蟹的一种,捕获方法和苏州类似。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到过白洋淀上流传很久的一个歌谣,是则谜语:”铜盆摞铜盆,盔甲裹在身。钳子有两把,铁枪有八根。”这则口口相传的谜语,谜底说的就是螃蟹了。听老人讲,过去我们白洋淀的螃蟹是特别的好,这茫茫淀水从西边太行山上流到天津海河奔渤海去,要路过赵北口的西南边,这一带有个王港(本地读做王甲(1)音),而王港这里是出白洋淀最好的螃蟹的地方。为啥说最好的螃蟹是王港的螃蟹呢,因为这的螃蟹个头大,足有三两多,煮出来螃蟹盖子特别红,蟹肉、蟹膏和蟹黄儿特别的香。而且螃蟹腿子也是足棒(2),肉也多。现在白洋淀螃蟹是放养的,外地的螃蟹苗通过飞机上播撒增殖,虽然白洋淀水是养育螃蟹的好水,但总不如过去的螃蟹。

     王港这个地方的螃蟹是哪儿来的呢?是天津海河里的过来的。白洋淀上行驶着天津海河通航到保定的运输船,螃蟹跟着大船扒着船底逆流而上从海河来到白洋淀。那种螃蟹是在海河生长,大点了以后趴着大漕运船那个船底下跟上来到白洋淀养膘。据说咱们白洋淀这里螃蟹孵化不了蟹苗 ,因此有七上八下之说。七月里上来了好多螃蟹,八月养精蓄锐后就随着大船回到海河里产卵孵化蟹苗。


     七月份浮游生物也多适合螃蟹脱甲增肥,所以都跟着大船来是白洋淀丰水期,西边山区里的水下来了,水草丰盛了。等到了八月了也肥了,公蟹膏足雌蟹黄儿满,这时候呢?逮螃蟹的时候到了,顺着航线按照螃蟹路过的地方,隔一段儿一个螃蟹楼,隔一段儿又一个螃蟹楼,白洋淀渔民开始逮螃蟹。螃蟹楼是渔民用渔网和竹竿扎起的小楼儿,精巧别致,楼顶上还悬挂着一盏盏马灯、汽灯,这就是螃蟹楼。天黑点上灯笼或手电筒去照螃蟹楼,就看见螃蟹往楼上爬,那时候赶紧用抄子抄。不一会儿就逮上好几篓螃蟹。白洋淀当地的民谣这样讲,“五月青虾满肚籽,秋分螃蟹顶盖儿肥;岸上高粱戴红帽,河里螃蟹顶盖儿肥。”白洋淀人烹调螃蟹多以水煮局多,适当放些盐及调料即可。吃时讲究的放些姜末三合油,不讲就的直接吃就成。白洋淀的河蟹一打开盖,长蟹膏足、圆蟹黄儿满(3),顺手流油,蟹肉轻轻一抿,那滋味儿就像美梦成真。好饮之人,再就口美酒,嘿!你绝对想不起大闸蟹和海蟹啦!什么忧愁烦恼都到九霄云外了!


    王港这个地方是片洼地,紧邻着黑鱼淀、六顶淀、红鶻(4)淀、浆石淀,在往南就是十方院了,这一带真是水草丰盛,浮游生物巨多,船只过往频繁。水面的上头就是有名的赵北口十二座连桥。最早明清两代皇帝出巡南方必经此地。清圣祖康熙皇帝曽于赵北口敕建行宫一座,可惜行宫与连桥早已损殆。逝者如斯夫!后来根治海河上游建水库,下游拦大坝,当枣林庄的漫水闸修好以后,白洋淀就彻底断了交通。不再有上府下卫(5)之说。王港的河蟹也就再也无处可寻了,白洋淀最好的河螃蟹也就无从说起了。


1、港是多音字,亦读jiang(音讲),可能白洋淀当地读音不准以讹传讹,读作甲;
2、足棒,白洋淀土语,意为不空,丰满;
3、长蟹膏足、圆蟹黄儿满,长蟹是雄蟹也称公蟹,蟹膏是雄蟹精囊的精液与器官的集合;圆蟹黄儿是指螃蟹的卵巢和消化腺;;
4、红鶻,红鶻丁,一种白洋淀水鸟;
5、上府下卫,是指上保定府下天津卫。

                                                       本文系作者原创,谢绝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