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民俗风情——白洋淀渔猎文化之二
标签:
白洋淀渔猎文化民俗风情民俗文化白洋淀旅游 |
分类: 白洋淀民俗风情 |
http://s2/middle/440075aehc1125e59d2e1&690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上游水库的建设,现在的白洋淀水域面积已大大缩小,白洋淀水质已经不适合更多鱼类和鸟类的生存,很多渔民转行,从而使传统渔具大量消失。但是渔猎文化的资料,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得到更好地保护。
http://s15/middle/440075aehc1127dc9f06e&690
【白洋淀渔猎文化:下卡捕鱼】
http://s3/middle/440075aehc11280bcae32&690
白洋淀的鱼卡主要有六种,包括黄瓜鱼卡、二泡卡、小卡、大卡、草鱼卡、蟹卡。其中,以小卡使用期长,捕捉鱼类范围较广,可以捕到鲂鱼、鲫鱼、马杠、鲶子、红鳃等。小卡一般于冰河解冻后就可下卡,一直到农历十月份以后,冻河前都可使用。下小卡的鱼饵多为小鱼小虾,面食也可以,要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鱼饵。一般的渔家规律是清明节前用鱼虾,芒种节前用面食,再到立秋前用麦粒,冻河前又可用面食。
http://s5/middle/440075aehc112867c27a4&690
http://s1/middle/440075aehc1128c5d9380&690
【白洋淀渔猎文化:罱lǎn子夹鱼】
http://s16/middle/440075aehc112b8d4b14f&690
http://s8/middle/440075aehc112beec1367&690
【白洋淀渔猎文化:飞叉捕鱼】
http://s6/middle/440075aehc112e5c74875&690
http://s13/middle/440075aehc112e7dadbdc&690
时近中午,一只轻巧灵便的鸭排子悄无声息地离岸向淀中划去。除一人棹船外,另一人手握钢叉立在舱中,警惕地观察小船四周的情况,宛如山野猎人在丛林中窥探附近有无兽迹。鸭排划行速度极慢,好似一条慢悠悠游动的大鱼。当小船划行到一片清水(即无水草的亮白区)附近时,目标终于出现了:黑绿色的水中,有一条稍稍隆起的黑岗,岗下又微露暗白色,这是一条约有二三斤重的鲤鱼正潜藏在水中晒着脊背。躬身、挺直、前倾、出叉一连串动作只在瞬间完成。水上翻起浪花,钢叉随鱼下沉向前移动一段,终于停住,猎物(鲤鱼)终于被挑出水面。
至于叉窝子则需要进一步了解黑鱼护窝的习性。6月,是黑鱼产卵季节。亲鱼(母鱼)产卵后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卵巢附近,防止别的鱼吞食。亲鱼每天数一次窝,做小小的移动,使卵能够浮于水面。叉窝子的渔人远远看见沟壕边、水草附近有一片淡黄漂浮的东西,那就是黑鱼卵,附近一定有较大的黑鱼护窝。如果不见护窝的黑鱼,就用渔叉将黑鱼卵轻轻搅乱,在附近水面摆上水草或苇把儿作标识。黑鱼回窝后,便用鳍和尾将鱼卵重新拢到一起。叉窝子的渔人只要看准草标动向,就可以依动向判断黑鱼位而准确下叉。
黑鱼十分爱护它的子女,亲鱼产卵后与公鱼轮流守护,即使黑夜沉入水底,也不离开。一旦其他鱼游近,黑鱼迅速出击,常使其他鱼猝不及防而受伤离去。有趣的是鱼卵成鱼后,两条黑鱼便率领小黑鱼群在淀中游来游去,不时用鳍和尾归拢幼鱼,不使小黑鱼离群。此时,大黑鱼帮助小黑鱼觅食,学本领。直到小黑鱼长到一寸左右,大黑鱼才用吞食一两只幼鱼的办法驱散小黑鱼,让它们独立生存。
http://s10/middle/440075aehc112ea6cdb49&690
渔猎虽然比较辛苦,但却让人品尝到俘获猎物的喜悦,而那出叉前后,也真的宛如山野猎人一样怦然心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