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一个“伪”球迷

(2006-06-13 18:24:28)
分类: 心情札记

我是一个“伪”球迷

 

http://www.iecool.com/desk/photo/tiyu/worldcup/060315/06worldcup-2_004.jpg

这个题目是我在和小民、大民、亢师傅、周炯、应敏、老大等人一起看世界杯揭幕战时就想好的,只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想告诉自己关于足球方面的知识,自己还需要努力学习!http://www.gs.chinanews.com.cn/news/2006-06-10/1/_1149906305_5.jpg

拉姆(白衣)为德国攻入第一球

每每提起足球,我都会自豪的告诉别人,从小学三年级自己就是校队的后卫,后被选送到市专业球队担任守门员,并且接受过两年专业球队的训练。但是关于球迷,我仍然是个门外汉。就好比老大在看世界杯开幕式的时候对我说:“如果有个专业球迷在旁边就好了,最起码可以告诉我现在出场的是谁呀!”听到此话,我们所有的人都只能遗憾的摇摇头。我一直觉得球迷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或者说,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领域,谁谁谁,现在效力于哪个队;谁谁谁,近几年的表现如何;谁谁谁,现在是什么身价,现在出场的又是谁谁谁,等等等,只要是关于足球的,没有他不知道的,这可能才是传说中的专业球迷。

我喜欢足球,这绝对符合球迷的最基本标准。每次看比赛,我都能像别人那样一眼看出犯规,即使是比较不容易看出来的越位,我也往往能在裁判的哨声响起之前大声的叫喊出来,光是这一点就已经比一般球迷同志具有一定的优势了,所以我很自觉地称自己为球迷,可是对于足球明星的名字以及所属队伍,我却始终混淆不清,这也许就会被球迷队伍踢出局了。

一般很多女性的伪球迷(注意我又用了“伪”字!)是以脖子以上来评判一个球员的。上帝保佑,我还不属于这一类。虽然在看球的时候也经常会把视线停留在相对较高的地方,但我基本上还是能意识到我看的是绿茵场而不是好莱坞的红地毯。当然啦,例外也还是有的,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不能免俗。比如喜欢上小贝也的确是因为他很帅,以及有个人人都羡慕的漂亮妻子。http://img4.pcpop.com/PicImages/480x480/0/46/000046771.jpg

从相对专业的角度来说,我知道的第一个世界巨星级的球员是古力特。之前当然也听说过马拉多纳、贝利这些名字,不过他们属于天天出现在电视和报纸上并占据体育版头条的那种人,基本上是个能识字的人就听说过他们,所以不算数。这也许为我后来喜欢上荷兰队埋下了一个伏笔。我还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是校足球队的缘故,球队教练组织看足球比赛。说实在的,我那个时候对足球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参加校队也只是因为好玩而已。百无聊赖地坐在教练身边,看着屏幕上一堆人围着一个球跑啊跑。教练则边看边跟我们讲战术,讲规则,并且介绍球员,还特别提到了“荷兰三剑客”。我当时别的都没记住,就记住了一个古力特,因为他有一头小辫儿,很个性。http://img.verycd.com/posts/0511/post-318761-1132003253.jpg

后来就是不定期的训练,接着还有比赛!可是对于我而言,踢足球只是娱乐活动而已,从来没有上升到的专业角度。真正的自己看球赛实际上到了1994年,那时候我已经小学毕业上了中学,并且在西宁市青年队效力并担任守门员。那年夏天正是我们从初 二升初三的时候,爱学习的学生是卯足了劲儿要冲刺,不爱学习的如我之流是想起来要初三就头疼。因为已经到了所谓的专业球队踢球,经常的训练和战术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看球赛便成了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开始研究报纸上连篇报导的、即将开幕的——世界杯。

http://www.chntown.com/bbs/UploadFile/2006-3/200632718401020991.jpg

我当时计划按照自己做好的世界杯日程表一场一场地看比赛,很幸运的是我竟然没有遭到老妈的反对,要知道94年世界杯在美国,每场比赛都是在我们的凌晨举行啊!于是,在一个夏日的凌晨,我爬起床第一次一个人看了一场正规的足球比赛。比赛的一方按照惯例是上界冠军德国,另一方我记不清了,好像是美洲的某个名字有四个字的小国。几年之后,这场比赛为我成功地从朋友手里赢得了一大瓶可乐。当时他很肯定地说这场比赛是德国对某某国(他当时说的是哪个国家我现在也忘了),我也很肯定地说我忘了和德国对阵的是哪个国家,但绝对不是你说的那个国家!鉴于双方都很肯定,于是只好打赌。又鉴于当时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的网络,我们只好搬出了当时宿舍的唯一专业球迷。经过他的验证,我赢得了一瓶可乐。

不过那场比赛之后紧接着就是一个悲剧:我在随后的一次考试中……唉!你说学校没事老考什么试啊!鉴于马上就是升初三的期末考试,我看电视的权力就由于自己的不争气而被无情地剥夺了。后来等到暑假的时候,我只赶上看了一场巴西夺冠的决赛,还是录像。http://www.ce.cn/newSports/tyzt/2006/2006zqsjb/shouye/yc/lssjb/200605/03/W020060503526431072997.jpg

然后就到了1998年的夏天。上帝啊!那个时候我已经有完全的自治权了!大三的我们正是最随意散漫的时候,唯一的问题是宿舍只有一台电视,而要看球的只有三个人,占3/7,绝对的少数派。不过大学同学还是比较好说话的,再加上那一年瑞奇·马丁同学性感阳光的笑容早就不费吹灰之力将一堆20出头的女生们迷得七荤八素,因此每天晚上的比赛,我们都可以顺利地观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德国对南斯拉夫的一场比赛。印象深的第一个原因是事到如今我必须承认自己多少还是有花痴球迷的劣根性——南斯拉夫队员真帅,太帅了!11个球员,一个比一个帅!而且他们全都叫“围棋”(维奇),换下去一个“围棋”,又换上来一个“围棋”!好容易有一个不叫“围棋”的,叫“司机”(斯基)!搞得我希望能在90分钟里记住他们一两个队员名字的努力以绝对的失败而告终。好了,现在我必须说印象深的第二个原因了,这样可以说明我不是完全的花痴球迷。因为那场比赛太好看了,南斯拉夫一度以20领先,但不屈不挠的德国人硬是用他们的拼搏精神把那台略显衰老的战车开到了极致,最后42拿下比赛。当克林斯曼甩着一头金发毅然顶向迎面而来的任意球,自己轰然倒地无法站起的时候,我心中有了一种感动。

随着世界杯赛程的展开,我发现了自己喜欢的球队:荷兰。一开始的时候我是被荷兰的球迷吸引的。我认识的一个岁数比较大的球迷有一次跟我说,荷兰球迷特别可爱,穿戴着各种夸张的桔黄色服饰和头饰,在看台上格外显眼。于是后来每逢荷兰队的比赛,我就会特地看一下,发现果真如此。但也就是在看球迷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喜欢上了荷兰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橙色风暴”。http://61.151.248.110/MfPortal/picture/2004/6/2004061522584532546716517630.jpg

 

插一句话,我是在98年看罗马尼亚对哥伦比亚的一场比赛时突然领悟到我看球要看什么的。——每个球迷在看球的时候都有他自己要看的东西,所以我不能说“应该看什么”,而只能说“我要看什么”。我依稀记得那是几个后卫在倒脚,然后向中场传。我忽然觉得皮球在他们之间滚动得那么流畅,似乎只能用“行云流水”来形容那种感觉。我想,我是在那一瞬真正喜欢上足球的。

然后我就迅速发现荷兰队的风格是我最喜欢的——全攻全守。每一个队员都能射门,每一个队员都能防守,你经常会在对方大门附近看见斯塔姆的大光脑袋,也会在瘦高的范德萨身旁看见博格坎普的身影。除了范德萨(哈哈,毕竟奇拉维特只有一个),其他的人似乎都在不停地奔跑,都在为了足球而不是单纯的输赢而奔跑。尤其是那个戴维斯,呵呵,他是我最喜欢的球员,我对他的评价是:他永远都会出现在电视镜头当中,不管镜头对着哪里,是远景还是特写。加上他虽然不高却结实壮硕的身体、独特的马尾辫,我总觉得他就像一匹小马一样在绿茵场上奔驰。我始终认为巅峰期的荷兰队最充分地体现了足球精神,为了足球而足球,输赢已经成为了第二位的东西,场上洋溢流动着的是一种欧洲人少有的热情奔放的情愫。如果说德国队给人的感觉是悲壮激昂的话,那么荷兰队的打法就只能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了。相比之下,意大利就显得有些局促,严防死守,遇到稍微势均力敌一点儿的队就不能放开打,看得人心里疙疙瘩瘩的。我是一个“伪”球迷

很可惜的一件事情是,我开始看荷兰队的时候,三剑客都早已经挂靴了。只恨自己开窍太晚啊!

98年的世界杯逐渐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但就在这种关键时刻,我却因为要去酒吧打工而未能看上后面的很多场比赛。到了决赛哪天,酒吧所有的员工集体向老板请愿,这才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在酒吧打烊后所有的人围坐一起目睹了那年法国和巴西的决战。因为本人坚信巴西必胜,而且又被他人怂恿的下了赌注,所以后来比赛结束我就输掉了当月的工资。(三箱嘉士伯啤酒)

再往后就是2000年的欧洲杯了。说到这里要声明一下,由于本人的启蒙教材水平太高,所以养成了我只看世界杯和欧洲杯的恶习。至于为什么不看五大联赛,我只能很惭愧地承认我习惯了以国籍来区分对阵双方,如果看到杯赛上的对手穿着相同的服装出现,我的大脑就严重短路不够用了。更何况本人毕竟不是球迷嘛,呵呵。曾经有人批评我不看中国队的比赛,还半开玩笑地质问我你是中国人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倒是理直气壮:我是中国人,可场上那11个人知道他们是中国人吗?再说了,喜欢一样东西,自然不能忍受别人去糟蹋它,既然没有能力制止它被糟蹋,至少我不能还睁大眼看着它被糟蹋吧!http://www.51wall.com/sport/euro2000/pic/euro2000_14.jpg

说回2000年的欧洲杯,那届比赛对我的打击有点儿大。我仍是在凌晨、在一屋熟睡的姐妹们之中独自打开了电视,看决定荷兰队命运的一场半决赛。那场球我觉得荷兰队踢得很不错,充分发挥了他们固有的风格。但足球就是这样不可琢磨——或者说捉弄人,尽管整场比赛都压在对方的半场打,也有无数的射门机会,但从荷兰队员脚下飞出去的皮球却总是无法穿透对方守门员身后那一堵看不见的墙壁。而对方仅仅抓住了难得的几次机会,便将胜利纳入囊中。我头一回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叫作“球运”的东西。http://www.gzyp21.com/ycqx/euopecup/images/ozb155.jpg

完全把荷兰的失败归结为球运显然是不适当的,那个时候荷兰队的很多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过多的大牌最终不仅导致了它失去进入2000年欧洲杯决赛的机会,在2002年的世界杯中,则干脆没有入围。

2004年欧洲杯,我对荷兰队已经不像原来那么痴迷了。一个原因是大多数队员已经换成新人了,虽然还能看见强悍的斯塔姆和矫健的戴维斯,但还有很多我曾经无比熟悉的身影却不见了。不过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看不到当年荷兰队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了。http://www.xiayidai.com.cn/qczx/ttcqd/img/009.jpg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岁数大了,我开始在足球比赛中看到了更多以前我从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当年巴乔在球门前默默低下头黯然神伤的一幕曾让无数人扼腕长叹,足球的残酷与无情也被定格在巴乔略显苍凉的背影上。2004年的欧洲杯中,我看到了更多。荷德大战中,范尼头球破门,卡恩呆坐在地上,死死地盯着欢呼的范尼;英格兰与瑞士的比赛中,英格兰的第二个进球让瑞士守门员沮丧得趴在地上不肯起来,第三粒进球则让他的脸上浮现出了无奈和绝望。其实这种情景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在上演,只不过我刚刚注意到而已。我想,足球是残酷的,一方欢笑的背后必然是另一方的泪水。也许足球是属于强者的游戏,多愁善感如我等者,最多只能当个不合格的看客吧!我是一个“伪”球迷

    又是2006年了。听说这一界荷兰队的表现不错。所以今年夏天,又要开始熬夜看球的生活了。最后作一个郑重的声明:鉴于本人岁数渐老智商渐低,故不保证任何涉及到的足球史实的准确性。若有闲情有闲心愿考证者,可参阅任何足球词典,哈哈!

http://img1.qq.com/finance/pics/355/355334.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RE:读书闲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