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思达”助力教师教学

(2020-06-27 21:32:31)
分类: 新课程学习


金水区四月天小学 李婷

《庄子·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这个假期,虽然烈日炎炎,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对“读思达”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一、“读思达”教学法的背景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也从之前的“以知识为导向”走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新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法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今的课堂。总结教师有效教学的成功经验,借鉴台湾教学中的“学思达”以及西方交流表达型课堂,余文森教授提出了“阅读、思考、表达”这一所有学段的“通式”教学法!

二、“读思达”教学法的意义

“读、思、达”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三种能力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过程,又是结果;既是工具,又是归宿。

哲学家肖前曾说过:“把事情看清楚,把问题想透彻,把道理讲明白”;美国年度教师肖恩也致力于使学生成为“批判性的阅读者,熟练的写作者,明智的思想者”的人,这些说的正是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的关键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

三、“读思达”与学习力解读

现在的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学习力”的人,而学习力是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他内在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经过“认知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认知输入即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加工即思考,在大脑中对所提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输出即表达,将自己思考过后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作为教师,我们应构建基于独立学习能力的活力课堂,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学习,收获成长!

四、“读思达”的教学意义

阅读是教学的基础、前提、关键,一切良好的教学都是从阅读开始的,没有阅读的教学只是空中楼阁。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教读、导读、自读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力。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灵魂,是人类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没有思考便没有收获,没有收获更谈不上成长。我们应为了思考重建课堂,构建“有思考的课堂”!

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是我们课堂的要素和构成。课堂教学要基于表达,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让课堂真正的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起初我对“读、思、达”的理解是狭隘的,片面的认为只有文科类的学科才需要培养这三种能力,经过余教授的讲解,豁然开朗。“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无论哪个学科都适用的通式教学法。

就拿数学学科而言,“读”是要学生读情境图,读问题,读图表;“思”是要学生思考逻辑关系;“达”是要学生进行汇报表述,这些做好了,一个学生学好数学也就不难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能力,防止在课堂上空泛拓展占用学生的阅读时间,防止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建立“有思考的课堂”,鼓励学生尽可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