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迪声
黄迪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18
  • 关注人气:4,3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2009-04-22 14:36:34)
标签:

黄迪声

散文

作家

原创

旅游

牡丹

洛阳

河南

游记

郑州

黄河

泡桐

杂谈

分类: 2、散文专辑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2009年4月14日在洛阳王城公园

去洛阳赏花(散文)

                              文/ 黄迪声

    此次去河南,为的是观赏名满天下的洛阳牡丹。

    对于牡丹,我多少是知道一点的。天下牡丹其实有很多,全国以牡丹闻名的地方也有很多,但要数最有名气,还得是洛阳牡丹,所谓“洛阳牡丹甲天下”。

    洛阳牡丹为什么能“甲天下”?和很多的景观一样,大凡水果花木要名满天下,除去自身的特色外,也需有一些人文的因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让广西荔枝名播天下,洛阳牡丹能今古驰名,可能也与她的出身、经历、所在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以及武则天等人物不无关系。洛阳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是一个千年帝都。因为洛阳牡丹,历史上还发生过很多这样或那样的事件或传说。同为女人,大家闺秀与小家碧玉可以有所不同,那与帝相称的牡丹,即便普通,也总要有些不同的意味。看到洛阳牡丹,你不仅只会赞叹她的艳丽,更会想起一些朝代,一些事件,一些人物,一些诗句。还有,洛阳牡丹,虽只不过也是一种花,但她已不是简单的一种花,她已是一种说明,一种标志,一种象征。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成为洛阳牡丹最闪亮的内涵。李唐在我们历史上有着繁华的盛世,让人们有心情来崇尚华贵富丽,甚至连绘画中美女的造型都要丰腴一些,所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赏洛阳牡丹,你感受到的,应该是一种盛世下的富丽和繁华。

    我是在傍晚从胶东乘上火车的,一路向西,奔赴洛阳。车过徐州,进入河南,天也渐渐地放亮了。打量铁轨两边,闪过的是一个又一个小城,一个又一个村庄。少见的是繁华的城市,多见的是普通的乡村和农舍。铁轨不断延伸,村落持续涌现,这些村落和普通的农家,让我想到了草根那顽强和不绝的生机!

    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小城,一个又一个村庄,有一种印象,在我的印象中渐渐加深起来:那就是我越来越多地看到了盛开着花朵的泡桐。这些树,在近处有,在远处有,在城市有,在乡村有,在田野有,在沟壑有,在河边有,在山旁也有,村子里有,村子外也有……一株株,一片片,象当地的平民百姓一样,随处可见。其实这是一个牡丹吐艳的的季节,却也是泡桐花盛之时。只不过它盛开的消息,路边的广告牌上没有海报,电台上没有广播,网络上没有广告。那些树,都是那样亭亭净直,树干的顶端,都高举着淡紫色的花朵,一朵朵,一串串,似笑容,象喇叭,开得众多,开得尽兴,开得热闹,成为了我视野中蔚为壮观的美景。

    泡桐树在我们胶东一般都叫它梧桐树。虽然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泡桐树和梧桐并非一个树种,但我们照样深信“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谚语,因而对它有着莫名的好感。记得2006年我第一次去河南,是从菏泽经兰考去的,在兰考,我见到田野里站着一棵又一棵泡桐树,当时还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焦裕禄。现在我走得是进入河南的另一条路线,泡桐树依然这样多,可见在河南,泡桐树并非兰考独有。接下来一路的行程,更肯定了我的这个判断:从徐州到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一路上都能看到泡桐树那挺拔的身影、盛开的花束,闻到泡桐花开那浓烈的芳香。并且,我在洛阳的王城公园我欣赏过各色牡丹之后,我从洛阳再赴登封、许昌、周口、鄢陵、扶沟、太康、鹿邑等地,都可以见到泡桐树。甚至在我以后到达的安徽、江苏等地,我也都见到了盛开着花朵的泡桐的身影。

    尊于洛阳的姹紫嫣红的牡丹是让我难忘的。而那些耐实平俗的淡紫色的泡桐花,因为一路的陪伴,因为众多,因为平凡和朴实,因为亲切,让我感到更难忘。

                                             2009-4-18  下午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在郑州二七广场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在郑州黄河边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在洛阳王城公园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洛阳牡丹(在王城公园拍摄)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在许昌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在安徽亳州

[原创]去洛阳赏花(散文)

路旁的梧桐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