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iddle/43f87d3etb8a823ab11f4&690
http://s8/middle/43f87d3etb8a826a8eeb7&690
过去,北京的民间有个传说,说是北海的湖中有“海眼”,实际上,“海眼”指的就是北海湖中琼岛上的一口古井。
这眼古井的历史可上溯到元代,或许还要早一些,现在的古井是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的。它位于琼岛西坡水精域下面的石室中,井口在室中心偏北些,井台呈四方形,高近一米,为长条石砌;井口直径约一点三米,井壁为砖砌。俯临井口,凉气袭人,且深不见底,长筒手电照下去亦无济于事。此井水位随季节涨落,旱季时似一枯井,而雨季时井水又上溢,自石室北山墙外的石龙口处涓涓自流。此井水可饮用,民国年间北海公园事务所就曾用它做为琼岛山上的饮用水源。
最早记载古井的史料是《元氏十三世祖记》,文中说:“至元二十二年秋七月,选温石浴室蠃州(琼岛西坡上的一个亭子)西,汤池后有万丈井,深不可测。”当时这眼井有两个用途:其一是为温石浴室提供水源,金、元时期遗留下的长方形水池,这方池是元代皇帝御用的汤池,即“温石浴室”的遗迹。其二是乾隆皇帝在《御制古井记》中考证的,古井水经戽斗水车,提升到琼岛山顶曲流蜿转,经石刻蟠龙口喷出,成为琼岛上的一个水景。到了明代,朝廷对琼岛疏于营葺,古井逐渐荒废,以至埋埋。
清代乾隆年间大修琼岛,发现了这眼废井,乾隆皇帝命修复此井,恢复并且革新了元代的水景,又专为水景在琼岛西、北面建造了水精域,亩鉴室及两个水池,用暗沟将井水引至水池内,然后从琼岛北面漫坡流下,注入太液池内。乾隆皇帝还特作一篇《古井记》,刻于古井出水口处,即水精域北山墙上。
现在的北海公园琼岛西北部,阅古楼的上面,便是元金两代的“温石浴室”的遗迹。据乾隆十八年四月初一奏案记载,建烟云尽态亭一座,亭有八根八棱形石柱,每根石柱还分为上中下三段,加上亭子顶部的八根石额坊,共208个平面。每个平面上都有一句诗,共刻有七言律诗26首,这些诗都是乾隆所写。这样典雅的建筑物是世间绝无仅有的。并修建恢复了金元“温石浴室”的形态。并在池中立有五处古奇石,均为人工雕凿的烟云状石纹,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置于清代汉白玉须弥座上,可惜大部分已毁坏,其中北面汤池中三处奇石遗有顶部折断的部分古石在石座上。石上有人工雕琢的石纹,如风卷云起,烟云潦绕,亦如叠起的山峦,秀丽典雅。石型参差错落,石上起伏迭宕,神态自得,怡然可爱。石座为清代须弥座,古朴庄重中尽显奇趣。
在烟云尽态亭旁,还有三块用青石雕琢的奇石,可惜损坏严重,一块置于方形须弥座上,上半部已经没了,只有下半部依旧在岁月的风霜中耸立,该石仿太湖石雕刻而成,造型精巧,生动有趣,另两块随意放倒在草丛中和山石上,石工雕刻精细,刀法老到,尽显乾隆时期的鼎盛。
北海的一绝是石头,这是其他园林里没有的。一般园林里都有太湖石,但只有北海的太湖石遍布整座琼华岛!这些石头都是金人灭北宋后,从宋朝首都开封华丽的皇家园林里运来的!就是说“水浒”中所说的“花石纲”都在北海的琼华岛上!
尤其是琼华岛的西麓和北麓,那里的整个山坡都是用太湖石设计成叠布。下雨时水沿石而下,形成流水瀑布,而那里的漪澜堂和道宁斋是雨中观瀑的好地方。朋友,雨中的北海踱步,观瀑听石,那可是一种享受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