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的太湖石

(2011-11-27 09:25: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古石

http://s3/middle/43f87d3etb2ad6e991272&690

宁寿宫花园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所建的花园,后来也称乾隆花园,是学者公认的“宫中苑”或“内廷园林”的精品。位于中国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公元1771—1776年),共用六年时间才完成。为退位之后能够安享晚年,乾隆帝特别修建宁寿宫。宁寿宫中最有特色的是花园,宁寿宫花园(后称乾隆花园)位于北京故宫宁寿宫区的西北角,建于乾隆三十六年到四十一年(1771—1776),共用6年时间才完成。花园南北长160米,东西宽37米,占地面积5920平方米,建筑布局精巧,组合得体,是宫廷花园的典范之作。花园分为四进院落,结构紧凑、灵活,空间转换,曲直相间,气氛各异。花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有古华轩、旭辉亭、抑斋、遂初堂、竹香馆、萃赏楼、延趣楼、三友轩、耸秀亭、碧螺亭、符望阁、玉粹轩、倦勤斋等。园内共有建筑物二十几座,类型丰富,大小相衬,因地制宜,在平面和立面上采用了非对称的处理,在制度严谨的禁宫之中,尤其显得灵巧、新颖。宁寿宫花园布局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总观全园,其叠山的选石与叠置技巧,花木的艺术形象与配置,文化内涵的充实等等,均称得上是皇家园林中,小巧玲珑、精湛华丽的不朽之作。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在宁寿宫花园中有两块太湖石,一东一西,石体均高一米左右。东面湖石舒放坦荡,通体孔洞,玲珑剔透,百态千姿,婉转曲折,石体纯白洁静,为南太湖石中的精品。石下底座为汉白玉制仿供炉形器座,围以表铜钓栏,甚是古朴。

西面湖石飞扬灵动,呈上升趋势,似鱼身直立,鱼头向上,孔洞似鱼眼,中部有突兀像胸鳍,底部有鱼尾,石体中空成穴,石面变化多端。石下底座也为汉白玉制仿供炉形器座,围以表铜钓栏。二石均为太湖石佳作,是满清盛世时期的代表。同前朝的帝王相比,乾隆皇帝更青睐园林立峰。多采用太湖石或者与太湖石瘦、透、漏、皱特征相似的石头,因其自身存在着崇高美、震撼美,它有刚有柔、有虚有实、有神有韵,轮廓凸凹飞扬,蕴含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如同在秀丽的江南水乡,妙趣横生。使游客置身于大自然的境界,压抑的心情得以全身心的释放,获得愉悦的享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太湖石记》中将文人的嗜石与嗜书、嗜琴、嗜酒并题,确定了石的艺术价值。白居易在文中最早介绍了古代赏石品级的分等情况。他认为: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为后代的观赏石鉴评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国园林中太湖石置石艺术的发展同历代文人画家的推崇与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些有条件的文人画家均有自己的园林。如元代画家赵松雪的莲庄鸥波亭前的“沁雪”石峰,明代倪元林建的“清闷阁”(其书画珍品墨竹图现为故宫博物院收藏)明代画家石涛的万石园。米万钟在北京修建的“漫园”、“勺园”、“湛园”等等都藏有大量太湖石。苏杭等地的名园由文人墨客主持修筑的园林也不在少数,因而凡是文人画家兴建的园林,都显示出高雅精致的体宜,与一般庸官商贾的园林风格截然不同。乾隆当政期间,刻苦学习汉族文化,酷爱汉族的艺术,尤好自然山水、园林艺术。曾六次南巡,四次东巡,五次西巡。其中六次南巡使他对江南的山水心向往之,江南园林别致的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都深深打动了这位千古帝王的心。他像一位中国园林建筑大师一样,将他南巡所领悟到的园林知识和艺术鉴赏功力,全都展示出来并应用于造园实践。因而他的鉴赏奇石的水平也日臻完善,从而奠定了北京皇家园林众多置石的完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魅力
后一篇:寿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