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花园文峰石

(2011-02-24 18:09:4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古石

http://s9/middle/43f87d3et9d049bd81608&690

故宫乾隆花园景福宫前有个小庭园,东西深13米有余,南北宽不足15米,占地约200平方米,交通四达。东面是磨砖细砌的青砖墙,素雅朴实。正中垂花门即景福门。南北两面均为虎皮石院墙,色彩绚丽。北墙正中是一个汉白玉石圈口的月洞门,通向佛日楼。南面与之相对处,是一座琉璃门楼,通往庆寿堂。南北迎门处各植连理柏一棵,园内松柏数株,枝繁叶茂。院落中央有一个八角汉白玉须弥座,石座高约1米,有黄铜护栏保护。座上有一太湖石,高约5米,宽2米,石体伟岸,孔洞丰富,为北京房山太湖石中的佳品。这便是紫禁城中著名的“文峰”。石体四周有松柏环绕,更显高贵挺拔。该石从院中四面观赏都很精彩。被乾隆称之为:“景福宫前镇枢纽”。据《北京宫阙图说》载:“景祺阁东有厅舍三楹,左立山石,颜曰文峰”。此石之形,遍布孔穴、突兀嶙峋、露透兼备。石的下部有乾隆御题诗《文峰诗》,今选其精华刊录于此:“洞庭湖石最称珍,博大似兹能致否?宋家花石昔号纲,殃民耗物鉴贻后。”《日下旧闻考》一书中,录有这首《文峰诗》,诗前乾隆自注:“昨于西山得玲峰,树之文源阁,既为之歌,兹以其副置于景福宫之门,名曰文峰而系以诗。”乾隆在诗中不仅对文峰的来龙去脉作了交代,并再一次道出了他在位六十年后归政这一心愿,乾隆表示要以宋徽宗“花石纲”耗物殃民的历史,引以为戒,主张就地取材,惜物爱民的愿望。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和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容重比南方太湖石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麟峋透露,质地坚硬。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当年北太湖石的产地“大石窝”便在京城房山。这里出产过很多有名的太湖石,明·米万钟时期著名的“青芝岫”“青云片”清·乾隆时期的“文峰”“玲峰”大多出产于此。石头被采掘后,便效仿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的方法,雇用许多民工,先修起一条大道,又在道旁每隔三里打一眼小井,五里打一眼大井。等到数九寒天之时就提水波路,冻成一条冰道。当时流传的一首歌谣可以看出其中的漫漫征程:“彰仪门,修得高,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修得长,过了长辛店是良乡;良乡塔,漫山坡,过了窦店是琉璃河······大道一直修到房山的大石窝。到现在,房山、丰台还有不少叫大井、小井的村子呢。石头运至京城,一般都需要数月时间,其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可见一斑。

故宫文峰与圆明园的玲峰曾被称为姐妹石,都是来自北京房山。玲峰石虽不产于太湖,却具有太湖石“皱、瘦、透、漏”的妙处。它周身共有84个孔洞,可以透光,使月光映入池塘,又可以漏风,在刮风时产生鸣响。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他曾在《文峰诗》中提到:“物有一兮必有偶,伯兮叔兮相与友,玲峰既峙文源阁,文峰讵复藏岩薮”。将文峰与玲峰比作兄弟一样,可见他珍视的程度。只可惜圆明园玲峰在清未民初被毁,如今只有紫禁城中的文峰还在风雨中耸立,笑看苍桑岁月,一睹盛世繁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夫子
后一篇:灵山福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