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谈佛论道 |
坚定学佛修行的信心
现代学佛人中,出现一种观点,对现代人的慧根不认可,认为现代人的悟性不如古代人。这种观点认为越是古代人越是单纯,学习佛法越快。而现代人由于处在一种物质远发达于古代人的境界中,执著更多,迷惑更多,所以修行要成功更难,至于开悟见性就更没可能了。同时,现代学佛人普遍不相信自己能开悟、见性。象这样,对自己的学佛修行没有信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其实,我们放下现代人能不能开悟见性的问题不说,一起看看古代人求法、悟道的公案,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执迷、烦恼,古代的人也有,只是执迷的程度、执迷的对象略不同而已。
比如,我们看《六祖法宝坛经》中的一个公案。
志道法师学习《涅槃经》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来请教六祖惠能大师。志道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
六祖大师说:“汝作么生疑。”
志道说:“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六祖大师说:“汝是释子,何习外道断常邪见,而议最上乘法。据汝所说,即色身外别有法身,离生灭求于寂灭。又推涅槃常乐,言有身受用,斯乃执吝生死,耽著世乐。汝今当知,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刹那无有生相,刹那无有灭相。更无生灭可灭,是则寂灭现前。当现前时,亦无现前之量,乃谓常乐。此乐无有受者,亦无不受者。岂有一体五用之名?何况更言涅槃禁伏诸法,令永不生。斯乃谤佛毁法。听吾偈曰: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志道闻偈大悟。踊跃作礼而退。
我们看志道法师这段问话中,最主要的问题,没弄清楚色身与法身、常与无常、生死与涅槃、轮回与解脱的关系,认为色身外另有一个法身,认为色身为实、法身无知无觉……最后甚至认为一切事物都被涅槃所禁伏而不得自在。六祖指出志道法师这段话,完全是外道的观点,是以断常邪见来议最上乘法,而且还执著色身和五蕴之乐。六祖大师当即对志道法师的见解给予批评和纠正,直接指出其问题所在,并向其直示法界实相。
一番讲解后,六祖用一个偈子向志道法师讲述了涅槃实相和修行方法。偈子的大意是:真正的大涅槃,圆满光明寂静普照一切。凡夫愚人认为涅槃是死寂、外道则认为涅槃是断灭、二乘人以为涅槃就是无作无为,这都是不解妙法所致,皆是凡情所计度而来,其根本是无明,表现出来有六十二种邪见。其实,这些也只是为了让众生明白本性而立的假名,以方便众生理解。只有真正证悟涅槃实相的人,才能通达理事,自在无碍。开悟见性的人知道,这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以及五蕴中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如同梦幻泡影,都是空性而无有自体的。正见之人,不会于其中起凡圣的见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空性无有自体,生死轮回都是我们的错觉、梦幻。一切事物没有自体,并非实有,既然一切事物都不是实有,所以,凡圣、善恶、是非也就无从谈起。所谓的有无、断常、空有等分别两边的见解,以及过去、现在、未来时间上的相续,也都不是实有,经不起推敲。世间的悟者,应用六根而不会起我用六根的想法,知道一切都是真如自性起用。分别一切事物的特性而不起这些事物是实有的想法,了知六根、六尘、六识以及一切事物都是空性无有自体,当下这六根、六尘、六识以及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的示现。凡夫痴迷者开眼见到的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等一切事物之相,而悟者所见的就是法性示现,不会于事相上生是非、取舍之心。劫末之时,起火、水、风三灾,火灾将海底烧干,风灾让群山互相撞击。但你若证得涅槃真常,这三灾起灭也与你无关啊。妙法本来是无可说的,但我今天勉强作此方便说,目的是为了让你舍去不如法的邪见。你不要执著于言语,要悟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法义,如此或许会有所悟。
这个偈子基本是这个意思。
看看这些问题,是不是我们也曾经存在这些疑问,古人的见解是不是跟我们曾经的见解一样?象志道法师当年一样,好多人认为世界、色身是实有,执著于世间的欢乐;认为我之外有个佛,色身就是实在的,法身就是永灭无所作用,如同无情物一样……甚至可能还担心,这我修行太好了,万一涅槃了,岂不什么都做不了了吗?其实,涅槃根本就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啊,这是我们误解了佛所讲的最上乘的妙法义理。
从这个公案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修行人问师父也是问这些问题,师父给予开示,弟子明白了就开悟了。我们也一样,我们把色身与法身、常与无常、生死与涅槃、轮回与解脱的关系弄清楚明白,这些问题一个一个的弄清楚,树立正知见,我们不就开悟了吗?我们再依这个正知见去做事、修行,不就是知行合一、理行双修吗?
通过这个公案,我们体会几点:一是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论我们现在或曾经是如何的痴迷,只要努力学习佛法、相信佛法、如法修行,都一样能开悟、见性、证道。古代大德已经给我们做出榜样,他们就是从这个程度一点一点修成祖师的。二是知见一定要正,立了正知见修行的方向才不会偏,以后修行的路才正。就象志道法师,未悟之前怎么修也是外道法,经六祖指点见性后,怎么修都是最上乘的佛法。我们也一样,如果执迷在色身、五欲上,再怎么努力修出来的也是轮回法。放下对世界、人我的执著,以般若智慧为本,修习六度,那就是修最上乘的佛法。三是信佛所说,如法修行。志道禅师是受六祖命,在六祖圆寂后“为一方师”去传法度众生的人之一,可见志道禅师是按六祖的话去修行,并获得了六祖的认可。现在,佛祖和祖师都不在我们身边,但我们还有他们留下来的戒律和经法,持戒依法修行这就是最好的信佛。
那么,话再说回来,今人与古人相比,有没有不足之处呢?不如古人之处确实还是有些的。比如,我们的执著心、骄慢心都要大于古人。现代社会物质相比古代要丰富太多了,这些物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给人们带来方便,但也让人们陷在物质中,更加依赖物质。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达,人们对物质世界了解的更多,认为自己比古人要强很多,可以做很多古人做不了的事,以为自己比古人更明白。反而认为古人的理论是迷信,凡是与现代科技不一致的,或现代科技不能证明的都不是真的。其实,人们若反思一下,就会发现,明白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科技的发达、物质的丰富,本身不是坏事,但这却让大部分人更偏重于物质,而对心性就更加不重视了。这些思想和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的确让我们远离心性,障碍了我们对自己本性的了解和认知。
所以,现代人修行,既不能认为自己不能见性、开悟而妄自菲薄,也不能认为自己比古人见多识广而妄自尊大。应该放下这种种对自我、物质的执著,坚定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的信心,遵守最基本的戒律(比如五戒),努力学习佛经典籍,在经典中寻找前人悟道修行的方法、步骤,沿着佛陀为我们指引的光明大道,打开自己的心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