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一口诀,突破“取独”关
(2009-12-14 14:11:3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研究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部分虚词“之”“取独”现象梳理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情形3)
2.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情形3)
附录:1.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厚、薄,形容词作名词,获得,损失。英语翻译为:The neighboring country’s gain is your loss.也有人这样认为:厚、薄,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力量)增强、削弱。“邻之厚”作主语,“君之薄也”作宾语,中间省略谓语即判断动词。也有理解认为,此句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之”视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亦可。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3.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
4.烛之武出说秦穆公,……何移之速也!(补语的标志)
5.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之于,对于;补语的标志)
《荆轲刺秦王》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刻毒)矣。(情形1)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情形2)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情形2)
必修二
《离骚》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情形2)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情形2)
3.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情形1)
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情形2)
附录: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语气词,调节音节)
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语气词,调节音节)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
4.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语气词,调节音节)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语气词,调节音节)
《兰亭集序》
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情形3)
2.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情形2)
附录:1.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表范围)
3.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者。(语气词,调节音节)
《赤壁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情形2)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情形2)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情形2)
附录: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动词,到;定语后置的标志)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表范围、方位)
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指示代词,这)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穷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
《游褒禅山记》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情形3)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情形2)
附录: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补语的标志)
必修三
《寡人之于国也》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情形2)
附录: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之于,对于)
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其中“之”是主谓之间的用法。相关解释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之”不是加在主谓之间,而是加在主语和介宾短语之间,改变其句子的结构关系,主语和介宾短语组成新的短语。例如:
(7)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8)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国语•勾践灭吴》)
(9)今秦之与齐也,犹齐之于路也。(《史记•张仪列传》)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可以认为是复句类型的主谓之间的情况)
3.鸡豚狗彘之畜(音同“序”),无失其时。(宾语前置的标志)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第一、第三个“之”相当于“的”,不当指示代词“这”讲;第二个是指示代词,他们)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的)
《劝学》
附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语气词,调节音节)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师说》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情形2)
2.嗟乎,师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情形1)
3.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情形1)
附录: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字结构前,相当于“的”,可不译)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之所以”固定句式)
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代词,这样的)
必修4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附录:
1.吾羞,不忍为之下。(代词,他的)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语气词,加强语气)
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的;代词,我)
《苏武传》
附重要知识点:
1.汝为人臣,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欲蛮夷,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为什么要见你呢?)
2.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现”)乎?
《张衡传》
附重要知识点:
1.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所字结构,从哪个方向发生)
必修5
《归去来兮辞》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情形2)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情形2)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情形2)
4.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情形2)
《滕王阁序》
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情形2)
《逍遥游》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情形3)
2.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矣。(情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