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越剧交响清唱剧《红楼梦》CD制作后记
这是我第四次触碰越剧《红楼梦》了!人生自是有情痴,对越剧、对《红楼梦》,我总有着一生无法割断的情,情至深则人易痴,痴人往往离经叛道,痴人总会给世人“潦倒不通时务”的感觉,我也亦然!
2009年,我受邀担任《越女争锋》的评委,事后主办方一个好朋友私下告诉我,有几个越剧界人士非常反对我去当评委,她们认为:我这个人不公正,个人的倾向性和太明显。听后我哑然失笑。她们的话对了一半,我不认为我不公正,我内心有杆非常公正的秤,孰好孰坏,我很清楚!但我的确是个从来不掩盖个人喜好倾向的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我从不在艺术观点上说假话,更讨厌四平八稳的艺术风格。我是水瓶座,水瓶座人最喜欢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我亦如此,这次的这张CD就是我不按常理出牌的又一个作品、就是我一部个人喜好非常明显作品。
我是个越剧迷,跟很多越剧演员都非常熟悉,所有熟悉我的越剧演员都知道,我心中的NO.1永远是何英,从1986年我第一次买她的盒带开始,无论我走到哪里,何英呖呖莺声就陪我到哪里,20多年间,我先后辗转了四五个城市,搬家期间丢了不少东西,但是何英的磁带与CD,我一盘都没有少过。我喜欢何英的台风:内敛、优雅中略带着一丝冷傲,我喜欢她举手投足之间带着的那股沉静、内敛的大家闺秀风范,我极为推崇何英的唱腔,她的嗓音清脆、甜美、婉转、悠扬、空灵,犹如天籁之声!我曾经这样评价:把所有形容声音美妙的词语用在何英的身上都不过分!早在1988年全国越剧大奖赛,何英拔得头筹时就有专家评价:何英是那一代越剧演员中第一个可以产生自己流派的演员,但遗憾是的何英在1997年就淡出了越剧舞台,那天籁一般的声音也成了很多戏迷心中永远的痛!
虽然何英告别了舞台,但喜欢何英的人从来没有淡忘过她,何英的内心深处,也一直有着一个化不开的越剧情结。2006年,何英曾在无意间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从艺以来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演过林黛玉”,这话被我听到了心里去!何英很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生活中的何英与曹公笔下的林黛玉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一样的多才、孤傲与敏感,都有着竹子一般的品格,何英那婉转空灵的音色,也非常符合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的特质。2007年,我拍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时候,不仅邀请她客串了交响版中的元春这个角色,同时还在《红楼精品折子戏》中专门为她拍摄了一折《黛玉葬花》,为何英留下了一个美丽的林黛玉的形象。当时因为时间和经费的缘故,没能给她多拍,但是我当时就想,如果没有机会拍摄《红楼梦》全剧,也要想办法给她做一张全剧的唱片。
http://s12/middle/43f5b1ecg76cafcdc9ffb&690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TITLE="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
可能因为从事过语言工作,所以我对美丽、悦耳的声音特别敏感。在越剧界,除了何英以外,还有一个叫我极其喜欢的,就是郑国凤的声音。
尹桂芳、范瑞娟、徐玉兰、陆锦花、毕春芳这越剧五大小生各有千秋,我个人一直坚持认为,在唱腔艺术上成就最高的是徐玉兰老师。徐(玉兰)派在越剧界中是公认的演唱难度最高的流派,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唱徐派必须有一条清脆、嘹亮、富有金属质的感好嗓子,单有好嗓子还不够,因为你在台上扮演的是男人,你的声音中还必须有男性的力量感在里面,既要有女性特征、又要有男性特征,这样的唱腔才会潇洒、才会迷人,但这样的要求可不是一般女小生随便就能达到的。徐派唱腔之所以独树一帜、之所以难,因为她要求演员不仅要有好嗓子,还得会用很高超的技巧来运用和控制自己的嗓音——既要嘹亮、但绝不能刺耳,要以情带声、情声结合,绝对不能站在那里尖声干嚎。
郑国凤有着“当今徐派唱腔第一人”的美誉,她那圆润娴熟、独具个人魅力的唱功在越剧声腔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她与徐玉兰老师的声音有很多相似之处,郑国凤的音域宽广、声音明亮、悦耳、富有磁性;她的润腔华丽多变、但却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她吐字清晰、字字送听、声声入耳;她的气息上下通透、高音低音收放自如,无论是音域多么广、难度多么高的唱腔,她总是能非常轻松、自然的唱出来,颇有“治大国如烹小鲜”般潇洒的大家风范。郑国凤的唱腔非常好的掌握了徐派“华丽、奔放、潇洒”的流派精髓,同时又结合自身特点有所创新。2007年,我制作的经典版越剧电影《红楼梦》中,郑国凤扮演贾宝玉,那憨厚动情的表演与酣畅淋漓的唱腔堪称完美,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叫好,郑国凤的影响力也迅速从江浙沪地区扩展到了全国。当时拍摄经典版《红楼梦》的时候,主要目的是传承经典,所以我们用了原汁原味的民乐伴奏。我本人是个交响乐迷,当时我就想,如果能够把郑国凤这华丽的嗓音配上华美的交响乐,那该是多美的听觉享受啊!
http://s9/middle/43f5b1ecga3eded1ad3b8&690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TITLE="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
2010年的夏天,我突然间有了一个灵感:何英与郑国凤都是1988年全国越剧越剧演员电视大赛中“最佳演员”的获得者,她们至今还没有过合作,如果把何英与郑国凤这两个我心中最美的越剧之声集合在一起,制作一版用气势宏伟、音乐层次丰富的交响乐进行伴奏的越剧经典《红楼梦》唱片,一定是个超大的听觉享盛宴!想到了就做,为此我特别邀请作曲家陈国良老师组班,杨浩平与任枫两位作曲新锐加盟,把越剧《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核心唱段选出来,以交响乐清唱剧的形式,重新编曲,用40人的交响乐队全新演奏,录制了这版气势恢宏但又细腻丰富的越剧交响清唱剧《红楼梦》。
不仅音乐豪华,这张CD演唱者的阵容也是豪华的。除了何英与郑国凤这两个完美的声音,我还特邀越剧“金派第一传人”、杭州越剧院的一级演员谢群英饰唱王熙凤,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一级演员俞会珍饰唱贾母,她们都在2007经典版越剧艺术电影《红楼梦》中与我有过愉快的合作!同时,杭州越剧院的竺欢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章益清这两位越剧新秀,也应邀饰唱紫鹃和薛宝钗。她们四位出色的演唱也为这张CD增色不少。何英曾经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一员,郑国凤今年又加盟了杭州越剧院,这次越剧交响清唱剧《红楼梦》的录制,我在无意间促成了浙江小百花与杭州越剧院这两大顶尖越剧团名家与新秀的一次合作。
http://s15/middle/43f5b1ecg76cafd76adbe&690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TITLE="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
2007年拍摄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时与郑国凤(饰演宝玉)、何英(饰演元妃)合影,这是郑国凤与何英自1988年比赛后,时隔20年的一张合影。
这次录音,其他演员唱的都是自己的本工流派,只有何英,原本是傅(全香)派传人的她却唱起了王(文娟)派的看家戏。我也接到了不止一次的质疑:“那么多王派弟子你不找,为什么找一个傅派弟子来唱王派?”。原因之一我已在前文中详细述说过——为了圆我与何英的一个梦。原因之二,在于我的“突破心理”,王派的唱腔难道只能王派弟子唱吗?老艺术家们在当年也是博采众长,各种戏都演、各种腔都唱,所以形成了各自的流派。我顽固的认为,流派是艺术的财富、是推动后人艺术前进的积淀,而不是限制后人发挥的绊脚石。如今的何英,我已不认为她唱的就是傅派,她的唱腔已经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哪个流派都不是,是她自己的“何派”。这次何英饰唱的林黛玉,虽说在旋律上遵循的王文娟老师当年的唱腔,但在唱法上完全用的她的“莺声唱法”,唱出的何英自己心中理解的林黛玉,我很喜欢!
整部越剧交响清唱剧录完后,第一张CD的时长是63分钟,第二张CD的时长是37分钟,从我这个戏迷的角度来说,第二张有点不过瘾,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再加一点东西,这一想,就想起了《哭祖庙》。
熟悉越剧和徐派艺术的人都知道,《红楼梦·哭灵》和《北地王·哭祖庙》是徐派声腔艺术集大成的两段唱腔,被称为“徐派双哭”,喜欢这两段唱腔的人不计其数。周恩来总理在临终听得最多的也是这两段唱腔。郑国凤1988年在参加全国越剧演员电视大赛时,也是因为演唱《哭祖庙》而获得大奖的。这次有了交响乐版的《哭灵》,我们何不来个交响乐版的《哭祖庙》呢!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徐老师的支持,她把身边珍藏一份交响乐《哭祖庙》的伴奏交给了郑国凤,在那恢弘激越、铿锵悲壮的音乐声中,郑国凤用自己的天赋好嗓,再次演唱了恩师的名曲,这次的演唱堪称完美!
http://s2/middle/43f5b1ecg76cafe737de1&690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TITLE="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 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
2007年,经典版越剧电影《红楼梦》首映式上,郑国凤与恩师徐玉兰
CD小样录制完成后,我曾经拿给妈妈听,同样是戏迷的妈妈在听完后评价说:“很好,郑国凤唱让人感到很震撼,何英唱让人感到很心酸”。我说:“亲爱妈,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这张集结了我们创作者无数心血的CD即将出版,即将面对观众的检验,有朋友对我说:你这套CD或许会迎来些批评和质疑声哦!我说,这无所谓,这张CD我不指望所有听过的人都说它好,我只希望懂它的人听过后,内心能有一份波澜和感动。这CD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附言:目前我们正在压制CD母盘、设计CD封面的过程中,这次CD一共有三张片,前两张是演唱碟,后面还专门附录一张伴奏碟,以供戏迷们使用,CD上市之前,我会在博客里知会大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