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含泪追忆袁雪芬老师

(2011-02-20 03:46:00)
标签:

杂谈

http://s13/middle/43f5b1ecg761e897ae375&690

雪洁冰清越剧大师悄然离去   芬芳馥郁艺术精品长久存世

                              ——含泪追忆袁雪芬老师

 

今天下午在开会的时候,收到一条短信息“袁雪芬老师去世了”,我当时便后背发凉,马上给上海越剧院艺术研究室主任黄德君老师打电话,确认了这个消息后,我的思绪就完全游离了。会议后面的内容完全听不进去了,脑子里全是袁老师的影子,晚上接到好友的电话,他很惊异我怎么今天不像往常那般爱开玩笑了,我告诉他我非常敬仰的长辈袁雪芬去世了,我很难过,完全没有心思说笑。他是个东北小伙,完全不知道袁雪芬是谁,所以问我“她是你亲戚吗?”我说“不是”。他很奇怪“不是你亲戚,你为什么这么难过”,我无法回答,只能告诉他“你不懂的,她是一个伟大的越剧艺术家,她是一座大山,如今这座山倒了。。。。。。”

我和袁雪芬老师非亲非故,因为敬仰她的艺术,所以我和她有过不少交往、有过很深的关于越剧艺术的探讨。对袁老师的艺术,我一直是高山仰止,如今这座艺术的高山,远远的离我们去了。

几年前电视上曾经播出过曹可凡采访袁雪芬的节目,印象很深的是曹可凡问了袁雪芬老师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有人说您很霸道……”作为越剧界的代表人物,因为她的政治地位、因为她曾经上海越剧院院长的身份、因为她坚强倔强的个性、因为她强势自信的工作作风,袁雪芬并不是一个没有争议的人,但随着我对越剧界了解的深入,我发现,即便是对袁老师本人有意见或者微词的人,提起袁雪芬对艺术认真严谨的态度、对越剧这个剧种成长与发展的贡献时,也都是由衷的钦佩!自古文人相轻,艺术界更是如此,得到自己反对者的称赞,足以证明袁雪芬老师的独特魅力和巨大贡献。

流派之争和门户之见,在中国戏曲界是个常见现象,但是在袁雪芬老师这里,我却感受不到。我曾经亲耳听过她对上海越剧院的小班学生说:“你们年纪还轻,不要被流派框死。”正因为有这样的胸襟,袁派艺术像一颗大树一样,滋生出了戚派、张(云)派、金派、吕派等多个旦角新流派。由于没有门户之见,对于越剧艺术的优秀人才,袁雪芬老师从来不会吝啬夸奖和帮助。曾经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当家青衣的著名越剧演员何英,是傅全香老师创立的傅派艺术的弟子,她1997年就离开了越剧舞台远赴美国,2007年,她受邀回国,在我导演的交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里出演元妃,袁老师在看完影片后,对何英的表演大加赞赏。何英本来就非常崇拜袁雪芬,首映结束后,她和我专程到家中去拜访了袁老师,看到何英袁老师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开心,一坐下来,两个人就开始谈艺术,谈到兴奋的时候,袁老师居然自己还哼唱了起来,临别时,袁老师对何英说:“你是一个难得的青衣演员,你不唱戏实在是太可惜了,有空还是多回来参加一些演出吧”。一年多之后,何英回国录制自己的唱腔专辑,那时候袁老师因为身体原因住在医院中,我就陪着何英到医院看望她。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袁老师握着何英的手,又一次很认真的说:“何英,你是越剧界难得的青衣,你离开舞台太可惜了,你要想办法给自己留些艺术资料,如果没有机会排大戏,弄几个折子戏也可以。艺术需要传承、需要记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你一定要留一些好的艺术资料下来,这是你的责任!”分别之时,她一如既往的把我们送到门口,走出病房一段路程后,我与何英回头望了一下,一身病号服的袁雪芬老师依旧扶在门框上目送着我们远走,微风吹拂着她那花白的头发,显得那么虚弱,何英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拍摄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时候,由于我的少不经事,无意间触动了一些业内的潜规则,引来了不少指责和谩骂,我当时非常苦恼,在一次偶遇袁老师的时候,我就把自己苦恼说给她听,袁老师劝我的话至今我记得很清楚,她说:“我袁雪芬倡导的越剧改革,到现在还有有人在骂,有什么啊,无所谓啊。做人做事,但求无愧于心,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只要你做的事情是利于越剧的发展,你就去做,不要管别人怎么批评你,时间会证明一切,烦恼是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不格算!”袁老师幽默的话语,放下了我心中的负担。劝完我之后,袁老师又和我聊起了戏,将其自己当年排《双烈记》的情景,说到行头,她自己居然又哼唱起了剧中的名段《夸父》——“曾记得当年京口初相逢……”,八十多岁的袁老师的眼中居然透出了孩童般纯真的眼神、脸上也满是兴奋地深情,我不禁好奇的问:“袁老师,你那么喜欢戏,在80年代初,其他艺术家还在台上演出的时候,您为什么再不上台了呢!”袁老师欣然的告诉我说,因为她觉得那时的自己不美丽了:“人要有自知之明,舞台艺术是个形象的艺术,当我不再有圆润的嗓音和漂亮的身形后,我就决定不上台了,我不想破坏观众心中对越剧的美好印象,应该把演出的机会留给年轻人!”。我当时除了敬佩,再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今天,我想对袁老师的在天之灵说:袁老师,您的外形不青春了,但是您的美丽是永恒的!你的生命终止了,但是您的魅力永存世间!您的美丽在于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您的魅力在于对越剧艺术一生的付出!”

认认真真唱戏、清清白白做人。袁雪芬老师用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这句座右铭,她清清白白走过了一生,为越剧艺术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大师远去。艺术长存,一幅对联送给已经远在天堂的袁雪芬老师:“雪洁冰清越剧大师悄然离去,芬芳馥郁艺术精品长久存世!”袁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http://s13/middle/43f5b1ech9ca81fb302fc&690

上图:2003年,时任上海电视台戏剧频道主持人的我与搭档钱云和袁雪芬、陶琪、方亚芬在《百姓戏台》节目录制后合影

 

 

http://s1/middle/43f5b1eche1e922310150&690

上图:2007年12月9日,交响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在上海永华电影城举办首映式,袁雪芬、尹小芳老师到场祝贺后,我们的合影,从左至右:蔡颖、赵志刚、何英、尹小芳、袁雪芬、韦翔东、王彼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