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痴心一片付《红楼》”之一:为什么会拍《红楼梦》,为什么要拍摄两个版本?

(2008-04-10 12:37:31)
标签:

文化

     昨天是2008年的4月9号,我在北京西单大悦城10楼重新开张的首都电影院向媒体的朋友们公布:2007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将于2008年5月9日开始,在首都电影院独家公映。5月9号到19号上映郑国凤、王志萍主演的经典版,5月20号到30号上映赵志刚、方亚芬主演的交响版。我们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双胞胎将接受首都观众的检验。2007年的4月9号,两个版本的《红楼梦》前期拍摄杀青(后来因为在剪辑时对有些画面不满意,两个月后又补拍了一次)。一晃一年过去了,《红楼梦》从最初简单的想法、到一堆画面素材,然后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两部电影、一部电视片。我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想说的话很多!所以萌发了写点东西的冲动。从今天开始,我将在博客上陆续发一些文章,回顾一下这两部《红楼梦》的“圆梦”的过程,因为打2006年底开始,我的生活中就基本上只有三个字,那就是“红楼梦”,如果有人问我对于《红楼梦》的感情怎样,我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痴”!所以,这片文章我就如此命名!——

 

     痴 心 一 片 付《红 楼》 

 ——2007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圆梦回顾”

“痴心一片付《红楼》”之一:为什么会拍《红楼梦》,为什么要拍摄两个版本?

前排左起:张宇锋(07经典版琪官)、黄依群(07经典版紫鹃)、金静(07经典版薛宝钗)、郑国凤(07经典版贾宝玉)、俞会珍(07经典版贾母)、谢群英(07经典版王熙凤)、王志萍(07经典版林黛玉)

中排左起:曹银娣(62版琪官)、孟莉英(62版紫鹃)、吕瑞英(62版薛宝钗)、徐玉兰(62版贾宝玉)、王文娟(62版林黛玉)、周宝奎(62版贾母)、金采风(62版王熙凤)、应国英(07版王夫人)

后排左起:陈仁余(07版《红楼梦》制片主任)、张慧敏(07版《红楼梦》总剪辑)、刘钊(07版《红楼梦》宣传主管)、顾振遐(越剧《红楼梦》作曲)、石永怡(07版《红楼梦》出品人,北京华风气相影视信息集团总经理)、高峰(07版《红楼梦》出品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韦翔东(07版《红楼梦》总导演、制片人)、陶海(07版《红楼梦》经典版导演)、刘飒(07版《红楼梦》制片人)、茅熠(07版《红楼梦》策划)、王彼得(上海电视台主持人、07版《红楼梦》上海首映主持人)

 

 “痴心一片付《红楼》”之一:为什么会拍《红楼梦》,为什么要拍摄两个版本?

 

交响版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交响版)首映式合影,左起:

葛佩玉(07交响版王夫人)、黄慧(o7交响版贾政)、方亚芬(07交响版林黛玉)、韦翔东、何英(07交响版元妃)、赵志刚(07交响版贾宝玉)、陈钧(交响越剧《红楼梦》作曲、唱腔设计)

 

 

一、为什么会拍《红楼梦》,为什么要拍摄两个版本?

 

    2007版数字越剧舞台艺术电影《红楼梦》从正式对外公布新闻到后来的数次放映,每次都有记者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怎么会想到拍摄越剧电影《红楼梦》,我的回答常常令记者们发笑,我说:“我想都不敢想!”,我承认我是个“不可救药级”的越剧迷,我对越剧《红楼梦》极为熟悉,但是我的专业是电视、我的职业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我从来也没有想过,在进入新世纪的第七个年头,我可以成为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总导演和制片人。

    常常会有朋友或者戏迷感谢我在2007年拍摄了两部越剧电影《红楼梦》。我承认,为了这两部《红楼梦》我的确是殚精竭虑,但是2007版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最应该感谢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老板”——我们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的高峰先生,最早提出拍摄越剧《红楼梦》的创意的是高峰先生、最终拍板决定同时拍摄两个版本越剧《红楼梦》的也是高峰先生、为《红楼梦》多方筹集拍摄资金的也是高峰先生。我作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正式员工,受命完成这项任务,为了回报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必须拼尽全力、高质量的完成任务。我常常觉得我很幸运,因为“老板”交给我的任务,恰恰是我最喜欢的,为这个任务付出所有的感情都是值得的。我非常喜欢一句诗“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越剧《红楼梦》我钟情了将近30年,不用别人说,我自然会把所有的“痴情”付给它。

    2006年的年底,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启动“民族文化精品剧目抢救工程”,第一个项目就是越剧《红楼梦》,台领导和厂领导的指示非常明确:采用高清数字电影的技术,用舞台艺术片的形式拍摄,充分展现舞台剧的魅力,用最有市场号召力的演员阵容,全明星打造。

    这些年的戏曲影视剧中有不少都采用实景拍摄,但是我们2007版的越剧电影《红楼梦》却采用的是舞台艺术片的拍摄形式,在舞台上搭景,按照舞台剧演出的地位和节奏进行拍摄。毕竟戏曲是舞台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手、眼、身、发、步等大写意的程式化表演、酣畅淋漓的唱腔。它是要求唱念做打的一门综合艺术,有很强的写意性。如果让演员们穿着夸张的戏服,在实景来回比划、咿咿呀呀的唱戏,我总觉得会破坏戏曲艺术的写意美,舞台艺术片的形式就是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戏曲的写意美。当然,舞台艺术片的手法在拍摄成本上比实景拍摄也要便宜很多很多。

    大家都知道戏曲是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角儿”的艺术,梨园行一直有同一台戏、不同的角儿的传统,不同的角儿会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审美感觉。越剧《红楼梦》影响最大的就是徐玉兰、王文娟老师主演的版本,这个版本1962年拍成电影后,几乎迷倒了全国人民,徐玉兰老师扮演的贾宝玉和王文娟老师扮演的林黛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就是全国人民心中“宝哥哥、林妹妹”的代表。这个版本古朴典雅、韵味悠远。拍摄《红楼梦》首先就会考虑到这个版本。但是在我心中,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越剧《红楼梦》,那就是陈薪伊导演、徐坚强、陈钧作曲、赵志刚、方亚芬领衔主演的2000年上海大剧院交响乐新版的《红楼梦》。

    2000年的春节刚过,当时是上海有线电视台新闻频道戏曲条线的记者我在上海大剧院的现场观看了交响乐版的新版越剧《红楼梦》,新颖的构思、大气的舞台呈现、个个出彩的明星阵容,特别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巨大的艺术魅力把我震撼的目瞪口呆。那天我本是来做新闻报道的,那恢宏大气的音乐一响起来,突然触动了我的那根“痴筋”,我突然来了感觉,摄像出身的我亲自上阵拍了起来。摄像机打开之后基本就没有停,一盘完了再换一盘,一盘完了再换一盘。把这台戏基本上从头到尾录了下来,录完了以后回去看了一遍,觉得这个戏实在是太好了,只是因为单机拍摄,我漏掉了不少东西,所以第二天我又借了一台机器,到上海大剧院从另外一个角度又把这个戏从头拍了一遍,拍完之后觉得有些镜头还是有问题,第三天我又借了一台机器,又换了个角度那这个戏又拍了一遍。在上海大剧院的观众席里整整跪了三个晚上,因为我不能站起来,站起来影响后面的观众看戏。拍完后我又熬了6个通宵,把三天的拍摄素材剪辑成片、然后上字幕。也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我这个“越剧痴人”的名声在朋友们中传开了。虽说这个录像我拍摄的非常辛苦,但因为是单机拍摄,声音和画面都很粗糙,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看着过瘾尚可,但是作为资料流传那实在是对这部伟大作品的亵渎。但造物弄人,我那个粗糙的版本居然是上海大剧院交响乐版《红楼梦》唯一的一次舞台纪录,后来还被上海越剧院拿出去正式出版发行,在市面上广为流传。看着自己这么粗糙的作品在市面上流传,我总觉得非常遗憾。7年来,把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好好记录下来,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也曾经不止一次的对赵志刚、方亚芬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重新整理交响版《红楼梦》,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看着赵志刚、方亚芬从30多岁便成40多岁,我真的很着急,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交响乐、大剧院的演出成本太高了。

    所以在我写策划案的时候,可以说是左右为难。我曾经做过一个比喻,经典版《红楼梦》好比是我的姐姐,从小陪我一起长大,和她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割不断;交响版的《红楼梦》好比是我的妻子,是她用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让我和她结合在了一起。如果问一个男人:“你更爱姐姐、还是更爱妻子”——我想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回答的,一如我当时无法决定拍摄哪个版本的越剧《红楼梦》,我在策划书中把两个版本的优点全部写了上去,送交领导,请领导定夺。

    高峰副台长是个有着浓郁书卷气息的人,也是个很有魄力的领导。他拍板决定:同时拍摄两个版本的《红楼梦》。高台长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知道,我们将做一件中国电影史上前无古人的举动——一部电影诞生“双胞胎”,同时我们也将为中国的戏曲事业留下两部珍贵的影像文化资料,我坚信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举动,它功德无量!

 

“痴心一片付《红楼》”之一:为什么会拍《红楼梦》,为什么要拍摄两个版本?

 

2007年3月18日,2007越剧电影《红楼梦》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从右至左:我、高峰副台长、徐玉兰老师(1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岑范老师(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导演)、王文娟老师(1962版越剧电影《红楼梦》林黛玉的扮演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