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在体育节目组报道第十一届亚洲短道速滑锦标赛,持续一周住在哈尔滨八一宾馆,那年还没有成家,只觉得兄弟几个每晚在外面混在一起,喝酒胡作非为开心得很。赛事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从酒店搬回搬办公室,大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说,梦已经结束了,我们得回到现实当中去。
今天儿子的博客也在感慨,从理想回到了现实。一个月的京剧夏令营虽然有点苦,但是孩子乐此不疲,对京剧的痴迷达到十年来的巅峰,走路要台步,嘴里哼的都是唱段。。。。过去我一直批评他不够用心,现在麻烦了,他已经无法承受没有学戏和演出的日子。、
http://s4/middle/43f59a43tab8ef061ff23&690
对于儿子而言,从舞台上那种极度的亢奋、愉悦,到平淡的假期生活,再到开学,这是一个从梦想到现实,再到更残酷的现实的过程。想起这些,我心里总有些酸楚的味道。一个即将十一岁的儿童,要承受这样大的心理落差,这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
http://s1/middle/43f59a43tab8eeaa8f2e0&690
http://s16/middle/43f59a43tab8eeb99165f&690
http://s12/middle/43f59a43tab8eec70c5eb&690
演出那天,儿子的京剧老师、京胡老师都去了,孩子迷恋台上台下的每一分钟,演出结束回家的路上,孩子不再有亢奋,而是沉默了。。。。实际上作为家长,我也一直为即将到来的某种寂寥而倍感失落,那种从梦想到现实的落差,同样在我心里存在着。
http://s7/middle/43f59a43tab8ef13a5dc6&690
想不出好的办法来安慰孩子,去年一起唱戏的几个孩子,纷纷要报考戏校,有的已经被录取了,可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坚定的声音:不能从事专业京剧。这一点在我所有的家庭成员乃至京剧老师那里得到共识。所有的传统艺术都是寂寞的,经济地位必然是低下的,未来是暗淡的。。、
儿子在《欢天戏地》的录制前中跟孔洁讲,一辈子喜欢京剧,但一辈子不会从事京剧,但是在录制中,儿子却临时改了说辞,说,我还没想好。。。。小小的孩子在面对镜头时,已经学会了圆滑的表达,所以节目后,失望的孔洁对孩子说,我多么希望你能把那句话说出来。。。。一周后,儿子又参加了《国粹生香》的录制,终于大声地说,我可能不会从事京剧,但我会一辈子喜欢京剧。。。。
这句话赢得了五个评委的掌声,但我听来却觉悲凉。作为个体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至爱当中,而不得不屈从于严酷的现实,不能不说是悲剧,也许我们可以在自己身上选择坚强,但对于孩子的未来,却不敢做那样的赌注。。。。
从小到大,我们长存有梦想,而梦想注定是短暂的,现实才是漫长的。
我不得不暂且鄙视自己一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