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看电视上小沈阳的表演,这兄弟学完了刀郎学刘欢,再学刘德华,最后一激动,居然在BTV3唱了几句京剧。
唱什么忘记了,行当自然是归于老生,唱的那是相当难听了,驴唇不对马嘴,听了就一个感受:不自量力!
最近一两年来,大量的所谓现代艺术家,在黔驴技穷之际,纷纷拿京剧开涮。比如陈凯歌同学靠《霸王别姬》获了奖,拍《无极》输的一塌糊涂之后,又想到了京剧,于是弄出来个不伦不类的怪胎《梅兰芳》,烧了大把银子,除了梅家人和特聘鼓吹手之外,没人说好;奥运副导张继刚弄完了奥运,又在国家大剧院搞大型的什么《赤壁》,完成了一次舞台艺术形式上的“大突破”,个别媒体说好,可惜现在也销声匿迹了;最搞笑得是当属京剧电影《袁崇焕》,这是韩三平搞的?早市票价10元,票房市场是根本就别想指望,那么为什么又要拍这部电影?还是形式主义,一则支持国粹,二则这叫戏曲电影新探索。可惜的是,《袁崇焕》即便在舞台上都没什么靓点,李胜素、于魁智、孟广禄等等如同东北菜谱上千古不变的“地三鲜”、老北京的“熘三样”,没等看,一听都烦了。。。
演艺界普遍面临创作资源受限的困境,所以我们看到不让拍“警匪”了,那么就拍“谍战”;所谓的现代艺术只能“无病呻吟”了,技穷之际,这才想起来原来老祖宗还有“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于是什么花儿乐队、什么马天宇,都喜欢在歌曲里加那么一点京剧元素。
但是,列位戏曲界之外的艺术家们,京剧不是随便就能玩得转的,您总得花点功夫,投入点感情,否则您涮京剧,就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京剧给涮了,难道京剧“博大精深”这四个字是糊弄人玩儿的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CCTV11和BTV里面经常非京剧演员唱京剧,比如什么李金斗、何云伟或者李嘉存、李诚儒之类的,人家唱了之后,听着不那么难听,人家对京剧有一个绝对端正的态度,那就是认真听,认真学,但是像鞠萍、张X山、李宇春之类的,最好就别唱了,那电视台不是你们家的KTV,你倒是“尊重传统文化”“勇于探索”了,可是观众的耳朵遭了殃了。。。
京剧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瞎玩的,看人家迟小秋,唱了那么多年还是累得晕倒舞台,所以告诫尔等想拿京剧做文章的艺术家们,京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瑰宝,还是认真做点功课,拿出个老实、诚恳、勤奋的态度来好好学,玩京剧永远没有一夜成名的机会,不要自不量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