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业时期的三得利企业文化
(2013-09-28 16:10:56)分类: 三得利那些年的人和事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三得利公司的创业时期。在这段期间,三得利公司积极导入企业文化理念,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打造“决定的事按决定办好”的执行理念,坚持品牌发展道路,在“我们不满足于昨天”的三得利精神引领下,全体员工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搞建设,公司上下形成了一股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创业氛围。公司以超常规速度向前发展,员工收入年年递增,人人以自己是一名三得利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1992年至1998年间,实现税利连续六年名列连云港市工业企业首位,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税金、利润等指标连续六年位于全省同行第一。王子啤酒——港城人民的骄傲,三得利公司成为全市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优秀的企业文化铸就了三得利创业史上的十年辉煌。笔者曾在三得利公司工作十三年,亲身感受了企业文化在三得利公司创业时期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现将体会和心得同大家共同交流。
一、“倒酒事件”:“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经营理念在员工的潜意识中落地生根
文化理念的落地在三得利公司有个痛苦的过程。
1990年年底,一批近千吨的啤酒酒液经化验没有达到出厂内控标准,如何处理,成为员工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反复研究,公司上下形成共识:宁愿公司损失几十万元的经济利益,也不能影响王子啤酒的声誉,有问题的酒液全部作报废处理。“倒酒”的那一天,员工们排着队来到现场,大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倒酒事件”使员工们从内心认识到
启示一: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导入是根本,践行是关键。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更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实践者和享受者。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打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文化环境。员工要在认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将之牢牢记在脑海里,转化为潜意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行动中去;要善于总结文化,总结员工在实践文化中的贡献和闪光点,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各种载体宣传文化、报道文化、倡导文化。最终将文化理念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体现在员工的言行当中,真正地达到
二、“扬州官司诉讼案”:
三得利人的品牌营销策略也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全国啤酒行业先人一步。九十年代初期,三得利公司在全国啤酒行业率先导入“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聘请在国内崭露头角的胡宾作为王子形象大使宣传王子啤酒;采用空中滑翔机、地面乡镇行的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促销活动;建立王子爱心基金,开展各项公益活动回报社会。高品质的品牌形象,为王子啤酒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至今仍耳熟能详的王子啤酒扬州官司诉讼案,更使王子啤酒声名远扬,大江南北到处飘荡着王子啤酒的芳香。时任江苏省轻工厅的包生华厅长欣笔挥毫:“王子啤酒,江苏之花”。
1996年5月,扬州市消费者协会在当地举办了一次啤酒品尝活动,以“王子啤酒名落孙山”的字样,在报纸上刊登侮辱王子啤酒言词的文章,使王子啤酒在当地名誉受到影响,客商纷纷退货,啤酒销量受挫。在此关头,徐寿可总经理以一名企业家维护企业权益的责任感决心和扬州消协打上这场官司,为“王子”讨回公道。为此,他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和部署。聘请港城著名大律师顾壹心先生担任律师,为案件的诉讼提供了智力支持;邀请市消协、卫检所、技术监督局的专家咨询相关政策法规,为日后诉讼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扬州召开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参加的“诉由”说明会,介绍王子啤酒视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理念,赢得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公道自在人心”。
启示二:企业文化是由全体员工共同打拼、共同积淀、共同理解、共同创造而形成的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需要全体成员珍惜、呵护、提升和传承。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导航和支撑,用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要通过与各政府部门、客户的交流、沟通,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杜绝有损害品牌形象的主观行为发生;对于违背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事件和行为要坚决地剔除和摒弃,牢牢维护品牌形象和自身权益。
三、“我们不满足于昨天”: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三得利的辉煌是从王子啤酒开始,确切地说是从徐寿可担任总经理开始的。军人出身,盐场人,大高个,声音洪亮,这些第一印象都印证了徐寿可总经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先天因素。九十年代初期,三得利公司由于产品档次低、生产成本高,经营亏损,股东各方逐渐失去信心,萌生撤资退股之意。时年48岁、刚刚从市制碘厂调任三得利公司总经理的徐寿可审时度势、科学论证,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调整产品结构,停止低档次的花果山啤酒的生产,全力推出中、高档王子啤酒、新世纪啤酒。这个出人意料的抉择让股东各方捏了一把汗。实践证明:徐寿可总经理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正是他的超前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成就了王子啤酒今日的辉煌。在他的带领下,王子啤酒“背水一战”,一战成名。
徐寿可非常注重新产品的研发。一次在广州出差途中,他根据相关信息敏锐地意识到罐装生啤酒作为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新品,将成为领导未来市场的新潮。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测算,徐寿可掷地有声:“我们拥有一流的酿造设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高品质的王子‘派特’罐装生啤酒同样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果断的决策为技术人员攻关赢得了宝贵时间。
1993年5月,三得利公司在江苏省内率先推出了王子“派特”罐装生啤酒。它的开发,从掌握市场信息、市场调研、设备的选型、安装到产品投放市场,前后仅仅用了20多天。它的成功为王子啤酒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开创了三得利公司新品事业的先河。时任中国啤酒工业协会副会长的余国俊先生曾赞誉:“黄海之滨,鲜花常开;王子生啤,人见人爱”。并高度评价了徐寿可的开拓创新精神,留言相赠:“企业之星,发扬广大”。
启示三:打造创新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突破口,衡量一个企业能否成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关键在于有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在引领。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在技术、产品、市场、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摆脱困境、走向辉煌的根本保证。正如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的那样,企业家的职能是“创造性破坏”,“企业是实现新的生产要素的经营单位,而企业家是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人”。这种组合,并不是对组合方式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创新。通过这种创新,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推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