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在繁华中独享寂寞

(2010-01-10 17:33:08)
标签:

情感

分类: 散文

本文收录在《说吧·记忆》一书(辽宁文学院建院二十五周年文集)


                           在繁华中独享寂寞
                                    赵宇
  
    如果,你爱上了文学,你就要学会在繁华中独享寂寞,因为文学是一项孤独的事业,你孤独地写着,之后向人们展示,人们在阅读你时,可能会呈现出繁华的景象,但那繁华与你无关。
  有时,我不愿回忆,因为回忆会使人疼痛。当你回忆,你会发现,某些东西已变成碎片,当你将这些记忆的碎片重新拼接后,你会看到一个残缺不全的过去,你会隐约看到苦涩、疏离、脆弱和不安。就这样,我们挣扎在往事的阴影里,许多事情便会一一复现。
  我会想,那个春天我快乐吗?我会想,那个春天我遇到过温暖的事情吗?
  那个春天,我来到了沈阳,来到了文学院。那个春天,断断续续地下雨,心仿佛也一直湿着。回首那些逝去的光阴,竟然已是十几年了,那年,在通往文学院的泥泞小路上初识了高阳,那天下着小雨,细细的雨丝打湿了我迟疑的脚步,这时高阳从后面赶了上来,问我是否和她同路,那时她长着一双好看的笑眼,每一句话里都仿佛透露着善良和友好的信息,那时我们一点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会成为恒久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就是从那条泥泞的小路上开始的,直到今天。那时的盖艳恒,只不过一位16岁的小女孩,她总是眨着天真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16岁的女子经过历年的成长,出落成了现在的才女。我们曾经一起沧海桑田,共同走过了一段段艰难的日子,我们由陌生变得融洽,就像两片不同的水域,一旦汇合,便再也分不出了你我。
  那时有一家影视中心来文学院选人,我们被录用了。我们共同生活在沈阳光荣街的一栋楼里,那时我们很青涩,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我们拿着名片出去采访时,有人说我们是冒牌的,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假装的,我们真正在意的仍然是神圣的文学。在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只有文学悄无声息地为我们独自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现在高阳定居沈阳,为人妻为人母,擅长书法。盖艳恒在《鸭绿江》,做着出色的编辑。还有文君,吟诗、作画、写小说,坚强地面对着一切。还有李楠,弃文从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时,我们相聚,我们都不愿意回忆,但又无可避免地要时常回忆,我们习惯把目光跌落在对方的脸上,关切的眸子,悄然释放问候,我们无须多言,便能够知道对方的所想。
  那年,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认识了万琦,老师说他是班长,我望过去,立刻看见了一位留着潇洒长发的男子,后来读到了他才情横溢的诗。想想时光真是厚重,转瞬便尘封了记忆,几年的光阴让一些熟知的人渐渐成为陌路,在某一次的聚餐中我一眼便认出了他,而他却目光迷茫着,并未在记忆的碎片中将我擒住,我说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我是谁谁谁。
   谁谁谁?
   他冥思片刻,仿佛终于在记忆的泥潭中将我艰难地打捞上来,他说谁谁谁,想起来了,天哪,你变化真大!
   而他几乎没有变,仍然才思敏捷、诗情横溢。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记着要对万琦老师说感谢。因为正是在他的邀请下,才使我来到了这座城市,那年,雨丝绵绵,我背诵着他给我的地址,一路寻来,之后我留了下来,现在,我工作、生活、写作,渐渐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多年前来到这座城市时,决没想到会在这里定居,从迈进文学院那一刻,命运便悄悄地改变了,我想这全是因了文学的缘故。我时常会想起万琦写在博客上的那句话:学习善良,热爱朴素。我感到,他一直都在用这句话要求着自己,他把关爱给了周围的人,他自己也拥有了快乐。

   无法找到倾慕文学的确切渊源,自打结识了字就开始对字中的故事感兴趣,自己的文学梦也由此扎下了根,童年时捧着书痴痴迷迷地读着时,并不在意别的女孩子跳皮筋时发出的欢快笑声。在十七岁的冬天里忽然把零星的写作推向了一个高潮,也许那一切的创作都源于爱情的莅临,那位十七岁的男生也写着诗,而当我们在校园里漫步时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快乐,青春的沉重穿插在忧心重重的日子里,眉宇间锁着烦杂的伤感。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并不知道旅行将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我的旅行是从十七岁开始的,有了这个开始便再没有停歇,那时我到外地上学,带着胆怯和不安往返于东北与大西北的那条铁路线上,两天两夜的行程我喜欢一个人独坐,用散淡的目光看车窗外苍凉的草原和车窗内嘈杂的拥挤,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拒绝与他人同行,也许一个人体会流浪的寂寞会更别致吧!
   后来我的旅行又转变了方向,向东北的纵深发展,尽管北方的那座城市有些寒冷,但我的写作却水般倾洒,北方校园里的阳光浇灌我,从头到脚,我在那时长大在那时成熟。紧接着又开始重温大西北的风沙,本来我已发誓不再踏上那块土地,可是却没能如愿。我到了北京,见到了许多童年时就崇拜的作家。我来到江苏时正是炎热的七月,茫然地站在南京车站的出站口,看见太阳正在燃烧,绵软的土地仿佛正潜藏着融化的危机。之后我去了崇明岛,那是一个安静的小岛,我享受着那种静谧,心却无法安宁。仍然是文学的缘故,让我走遍了脚下的山山水水。
   我不知道旅行何时才是尽头,我因疲惫而渴望家园,我又因年轻而喜欢漂泊,仿佛总有未达的愿望悬挂于月亮之上。为了文学,我差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是父母,时时提醒着我,告诉我,漂泊太久了,不能忘记回家的路。
   我想我是一个旅人,生命中充满了关于驿站的传说。
  是的,很多年以前,火车是我的挚爱。它载着我去了无数个没有终点的地方,那时我总感觉火车是忧郁的,它总是压抑地忍气吞声地朝前匍匐,和心理残缺的我一样,根本就无心观赏路边的风景。
  那时我的方向是泛泛的,呈放射状覆盖了无数个未知的地点。那时我的目光和我的情绪就像天边灰色的云,始终都无法掌控。后来,火车转了一个很大的弯,奇迹般地回到了一个熟悉的起点。那天我走下火车,看见站台上写着沈阳两字,站台的四周,是桔黄的肆无忌惮的阳光,铺天盖地。
  那天,我坐在树影婆娑的湖边,我不明白这里独好的风景,是怎么被我错过的。当火车载着我奔向无数个未知的城市时,早已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沉默的铁轨上蛰伏,火车转了一个很大的弯后,风景突现。从此我的目光不再散乱,我安稳地在这里生活,不再关注其他的风景。
   有人说我冷漠,我想我是把热情藏在了心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越来越不适应人群了,我在人群中沉默。我一点也不活泼,仿佛一只少有生机的鸟,徒有一双丰盈的翅膀,飞翔起来却少有魅力,我正试图改变着自己,沉思默想地抄袭着众多优秀的性格,当我无忧无虑地行走在青草蓬勃的绿地上时,深刻体会了从前的做作。
  现在我的字已不再鲜活,我重复着相同的日子,尽量让双眼绽放热情。我不再有那肆意张扬的语言,但对文学一直呈现着仰望的姿态。
  我喜欢在安静的房间里快乐地码字,最好下着雨,迷迷蒙蒙地,悄悄地洗刷着那静默的楼宇,最好放着音乐,让那些我喜欢的歌在房间里汩汩地流淌,我敏感的心将会被音符轻撞,会给我带来无限灵感,会使我笔下的字成为无限可能。
  也许时间就是这样流逝的,它让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了过去。
  阳光总是温情脉脉地抚爱着文学院的楼宇,流连忘返的人们偶尔会在这里聚散,我置身其中,思考着文学的意义。
   我想,如果你爱了文学,那么你就要学会在繁华中独享寂寞,在人群中品味孤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