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返程十一<咀嚼余味>

(2009-08-07 00:00:34)
标签:

燕来

春熙路

青石桥

学道街

成都

双流

南京路

王府井

五马街

旅游

    凌晨5:20手机闹钟响了,才像是刚睡着,却又不得不起来赶6点的机场头班大巴。

    关上房灯,关上台灯,一切暗去,成都昏黄的街灯透过迷蒙的夜色一直渗到25楼的阳台。窗外远处已是奔路的车,或是像我一样赶路的人,趁着这个城市尚未睁开而无留恋的离去,或是赶至太阳未升而憧憬地等待。   

    独自旅行的人是没有人送行的,我坐在机场入口的一侧,看着那些离去、送别、悲伤、兴奋的人,一幕幕上演,当然也是无关自己的。一杯KFC的热牛奶,我咀嚼着这些天来漏下的成都记忆

 四川返程十一<咀嚼余味>

    学道街上的燕来小火锅,比我想像的破旧,当然也比我想像的蜂涌。所幸光顾的时候,正好有张二人台“翻桌”,以至于我不用和别人一样,在漏着雨的屋檐下等。

    西部本就长得显老的“大妈”女人们,无姿色却是和蔼地、质朴地,在二侧留下的空隙间如列操般排开,以随时看到客人的招呼。统一穿着素色都已快洗成黄渍的上衣,更像是80年代某饮食服务部的工装。

    墙上贴着不知何处不知名小店制作的鲜红提示“大串一元,小串一元二角,谢绝自带酒水”毫无广告效应却是明目店规。

    十来个早已沾满油渍灰尘的墙扇,呼呼地吹着沸腾锅里和客人们嘴里的热气,角落时台空调也早成了摆设。站在外面远比坐在里面凉快的用餐环境,不仅没让我不适,反倒是勾起我纵向虎山行的无比食欲。

    比江南更宽的一色条凳,就着四方桌,没有靠椅;邻桌隔台,不是背靠背就是手碰手,40几张桌子尽可能的在那空间挤开,以容下极至的客人。

    每个桌边上都放着一个塑料桶,本以为是成都人的整洁,吃完了串串统一归置,直到结帐时才知道,那是放串串竹签以便结帐清点用的,所幸我没把用过的纸巾一并丢入。

    服务员阻止了我的镜头,结帐时和老板聊天才知,本不是他意。早前也有不少慕名而来举起镜头或作报道、或作留念,这对老板而言是个不可放过的无本的绝好宣传。但其考虑到个别客人的感受,还是拒绝了这样的机会,后来我想或许他是更相信“来的客”才是最好的宣传吧。

    老板说:燕归来,如回家……这是老板关于店名的解释。没有订餐卡,没有广告语,十多年的老店靠的就是货正价实。临走时,老板随手撕了张费纸在上面潦草写下了店名(燕来小火锅)和电话(865691866)给我,或许算是对我一个新客的歉意吧……

 

    有人说“春熙路”已成超越“武候祠、宽窄巷子”成了成都的一张名片,当然一定也会流传成都最辣的女子会在那里出没。一顿红汤火锅,二瓶解渴解火的冰镇花生豆奶,一句“要得!要得”,饱食后的我决定去寻色路上“耍耍”。

    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温州五马街、贵阳喷水池,还有昆明的金鸡碧马坊,城市开始流行专注于一条街而汇集人气,成都的春熙路当然也不能免俗。要了个“M”的甜筒,站在立交桥上,从春熙路的这头看到那头,夜景如常,美女几无,只能自嘲“虽是丑陋但也不至吓人吧”。

    在又飘起的雨里选择悻悻离场。青石桥的海鲜排档煎炒烹煮,原味尽失;“龙抄手”的小吃众多,细味不如江南;“王婆”的荞面虽是粗粮打造,但糙得舌生麻;我想我是想念嘉兴友谊街上的餐馆了,那怕只是小胖子3元一碗的馄饨……

   

    检票返程,只身来只身返,双流机场不留人。雨季的成都,让我开始想念这个伤城里的那半碗红糖凉糕了,还有那麻辣串串和火锅……“麦兜”在上映,想起那句话了:二情若长久,又企在猪猪肉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