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参加了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从亚里斯多德到华生,再到罗杰斯,我除了好奇地听着台上来自上海华师大的傅安球教授讲着种种关于心理异常的症状外,也好奇于他怎么就长得这么像马三立大师,更为惊叹地的是他在课间说要为我们清唱一首老歌,出口竟是“菊花台”。
也许人生来就有好奇心,满足人好奇很大程度是我们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不然就没有牛顿的苹果和人类的“奔月”。但有时好奇心的满足,却未尝是件好事,比如别人口袋里的钱,再或就是美女的体重和年龄。
“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有时好奇多了就会被人骂作“八婆”,有时更是会害死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则关于英国灯泡上的警示。虽说英国的灯泡外包装上都印有:“请勿吞食”字样。起初我很讷闷,一般灯泡外包装都是“小心破碎”等易碎物品须知,难不成英国灯泡是用食用品做的不成?再说了因为买灯泡应该一般都是成年人,至少不会是个随便抓了东西就往嘴里吞的婴幼儿,所以在我看来那样的警示仿佛是种多余,或是一种英国人严谨之余调侃文化的流露。
有人说过存在就是合理的,刚我终于找个这个答案时,我不得不相信一个事实:好奇害死人!
英国灯泡上“请勿吞食”的警示是确有其事,也是确有其因。在英国曾有人买了个灯泡觉得好玩,就试着把灯泡往嘴里塞。灯泡顺着他的口腔在唾液的润滑下,圆圆的灯泡一下就挤了进去。可当证实了能吞进去后,他就发现再也吐不出来了,任凭其嘴张得有多大。跑到邻居那里寻求帮助。心急火燎地比划了半天,笑着合不拢嘴的邻居总算弄明白是什么回事,可也是无计可施。邻居帮他打了个出租车就往医院跑,出租车司机看着后视镜里的他也偷偷地笑了,心想“这么个大人了,什么不好玩,怎么就把灯泡给吞进了嘴?”。
到了医院,医生眼瞅着这架式,立马找来工具,小心翼翼地把灯泡碎片一片片地往外掏。半天才好不容易把他嘴里的碎片给搞干净了,他的嘴也终于可以合上了。揉着腮帮子的他觉得这回了丢人丢大了,但心有余悸的他却依然对吞进去的灯泡怎么就吐不出来梗梗于怀。
走了医院大门,刚想扬手叫出租车,竟与人撞了个满怀,而撞的那个人竟然就是刚才送他来医院的司机大佬。本想和他道谢,不料感谢的话到了嘴边就呆停了。
…………(故事到了这里,我想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结局吧,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没能把道谢的话说出口”)…………
美女为什么这么美,帅哥为什么就那么帅,有许多东西我们是找不到答案的,或者说答案是什么,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想像和喜好,就像中国足球为什么踢得这么烂,品爸为什么要离开建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