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提示:华安中小板100亿、诺德80亿今天已经全部认购结束]
周日旅行刚回,一早忙着处理电子邮件,感觉还没调整过来,累得慌!总觉得自己是个走狗屎运的人,踢完球总有人请我洗脚,没饭吃时总有人会突然来个电话请我吃饭,今天也不例外,尤姐开着她那辆宝马MINI请迪欧吃牛腩饭!
3月份CPI(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还没有公布,但在各路专家的预测中,冲破3%“警戒线”已已是板上钉钉。在央行规划中,今年的通货膨胀控制上限为3%,日益加大的通胀压力,而当前利率水平相对于企业投资回报率较低。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的言论中,可以确定二点,一是利率有必要继续提高,二是再次加息的时间表提前,不排除在4、5月份间第一次加息的可能。
而我以为这样加息的观点是可以从理论上确认的,但目前这个不再由理论考证的市场目前息是不太可能实现的。股指期货成了当下第一要素,其他任何动作都将成为管理层添乱,又或者可以这认为,以管理层目前市场调控柏拉图式教科书般的市场动作能力和效果,不足以去规范这个市场。当对待非理性的市场,用市场手段无法起效时,行政手段却是永远不会失效的急救针。
让我们来看看《第一财经日报》首席预测分析师张庭宾的《谁在暗算股指期货》,做为其职业身份,我无需去担心其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一些诱导式分析,做为其专业和实际结合的能力,我也无需去担心他为某具体利益方说话。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股指期货的博弈格局图。
上面是决策层,他决定什么时候推出期货,怎么推;
中间是内部人,包括老鼠仓
左边是国有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基金;右边是QFII
下面是基金持有人、股指期货的散户和现货的散户。
市场法则主体,经营者对于结果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信在股指期货刚开始推出时,谁也不会拿自己的钱去冒一个很大的风险,但如果拿别人的钱去冒风险,自己和关系人反而能从中获利,就另当别论。
那么我们在机制上,是否已经保证了这种道德风险方面的控制到位?“杭萧钢构”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至今未能例为第一要案,却不能查出个所以然,而且并未停盘。我该理解成是制度的缺失,还是监管层的无能为力?
那么股指期货还没推出,推出后会怎么样?
老鼠仓就是相关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者或有关部门的内部人,老鼠仓的资本是他们自己或亲戚朋友的私人资本,与此同时,他们有权力去决定巨额的基金资本的投向。如果出现了上述的利益冲突,即其职务利益取向和私人利益取向背离,并倒向个人利益的话,就存在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
基金持有人或者一些国有资本在博弈当中,他们会成为损失的一方,但可能更多的损失是来自于现货的散户,他们的损失会是巨大的。期货的散户有可能亏得很多,有可能赚得很多,最大的获益者很可能是内部人和老鼠仓。
能正常正当受益的是QFII和私募基金,因为他们能够对自己负责。而私募基金还没有阳光化、合法化,除了少量信托基金外,目前多数其他都是不合法的,如果他们出现道德风险和投资失误,投资者也很难追究他们关于投资的法律责任。
还有就是我们投资的主体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跟庄家联手坐庄,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去制裁它。
我们所谓的投资将不再与什么专业能力有关,而是碰碰运气,看看是否站对了队伍,或者说是否紧随这些影子形影不离,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投资最得合法的不错收益。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