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贵阳贵州好久不见幸福美食离别记忆旅行八卦传闻图片 |
(2006-5-8旧旅)
快九点多的时候,我开始了我在贵阳的第一顿早餐“辣鸡软哨粉”,鸡肉、猪肉、粉条,拌上一种辣粉,端在了我眼前。量多价少,性价比不错,我好奇地围着老板和伙计做着这最平常的早餐,一副少见多怪的傻样愣是让朋友有了些不自在。而当看着陆续有穿着像白领的女人在我边上挤着,利落快味得解决了它,然后用纸巾抹去嘴角的辣油渍,我开始明白这个城市里人们最基本的饮食习惯:“吃粉”。
看过《食神》,总觉得里面的“撒尿牛丸”有些言过其实了,去了位于贵阳宝山路师大对面九华路口子上的“好旺角火锅排档”才开始深信不疑。我是吃了退烧药坚持前往的,心想来了这地界可不能亏了自己,更不能省了朋友的腰包。要了最有名的“嘎嘎牛肉火锅”,外加半斤牛肉、一碟“撒尿牛丸”,其余都点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当然也没想过再去记什么。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半大不小的我也一样。为了证实《食神》里“撒尿牛丸”的不假,我愣了溅了别人和自己一身才罢休,当然酸辣锅底的汤料更是让我欲罢不能,于是临走要了印有店家招牌的纸巾袋,也算是个见证。当然也想着那天嘴馋了,打个0851-5628898的订餐电话假装自己可以美味一下也未尝不可。
我是坐着一类似“小摩的”一样的所谓公车前往位于盐务街23号“老凯里酸汤鱼”总店的,因为它还煞有介事地头上顶了一个“137路”车牌。我是坚持要坐那车的,因为十分感叹于这样的车子还能成为这个城市公交系列之一。我们小心翼翼坐上停在下坡道上的“137”,从观后镜里我看到至少比他车干净的邋遢男人,脖子上带着钱袋,手里端着他的午饭“粉”。我们只能接受着闷热怪味耐心地等他发车,也为满足我那可怜的好奇心。不断挤上的大人小孩子整整十一个,把原本我看来最多只能装上四人的车都快挤破了。怎么看都是单行道的路,地上分明的双行线却是清楚告诉你那的确不是单行道,还有那一路的上坡下坡,所幸这样的惊险在上车前朋友就有提前预警,更幸运的是车门可以二边开,我们才得以轻松下车,这也算是我享受美味前的一道开胃菜吧。
没有含蓄的落地玻璃,店面是一水的木门齐齐敞开,就像拆了门板的茶馆。门口长得比我都丑陋却不恶心的迎宾“妈妈”,穿戴着银饰的苗服,用那并不程序化的却是憨憨的满是皱纹的笑容配着这馆里的地道“贵州菜”,我觉得确是很配。秀色可餐,服务员太美了自然就盖过了饭馆本身的意义,所以这样刚刚好,因为我上这饭馆是来吃菜的,而不是“吃人”的。自己去水池边挑了独产于乌江里的鱼,现杀现煮,我是在看着这个城市里男人肆无忌惮脱光了膀子,对着店铺里几个大得如农村扬谷子的排风扇一顿猛吹,候着自己的酸汤鱼上来的。
嚼在嘴里的美味是永远没法用文字去表述清楚的,就如同这城市里各式的冰浆,还有我未能如愿的围坐在一锅里一人一角,一齐食用的剪饼美食。恨只恨,我嘴比天大,胃比锅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