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肖”的初恋是为了战胜共同的对手,而后来的再次勾搭上,现在想来完全是因为相互需求,直到如今我们的感情已淡如水,相信再见也会是朋友。
“你结婚,我做你伴郎吧?!”
我理直气壮的申请,让一桌的朋友尽显丑态,只看到“肖”托住了前额,再也没敢抬头。
为了自己的终生幸福,“肖”鼓起勇气说:“你不合适吧?!”
我依然气壮山河,当头便喝:“我怎么就不可以了?你又不是新婚,我也不是未婚,正好匹配!”
半晌半空,如此充分的理由,没人再敢与我争辩,众人齐刷刷倒头趴下,一个“晕”!
也许“肖”在心里恨恨地想“我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朋友”,又也许在想“我要与他绝交!”,再或者兴许还在泪流满面地想“这哥们真是太让我感动了”,我把所有可能在自个心里和在场所有人的脸上转了一圈,最后还是从嘴里嘣出一句:嗨,哥们!咱俩还谁跟谁啊,找谁不是找呀!
我们就这样一直用着这样的方式诠释着我们过去、现在、将来的彼此友情。
第一次遇到“肖”,是在我代表市委宣传部参加的一次辩论比赛,期间他被安排做我们队的导师。那时感觉刮过须后铁青的他,像是比我大好多,又或者是我总不要脸地以为自己“年轻得很”的思想在作祟,不过那时他的口才还是让我们用一种敬佩的眼光仰视。比赛的结果我总以记性不好不由早早给忘记了,但依然记得那时的我们当时的激烈发挥,现在想来全是因为他“以一挡四”的赛前模拟。
比赛结束后,我们便忙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有什么联系,直至五年后的某天在房产中介里遇上,才知道他与他父亲的长期斗争终于有了结果。他辞去了那时让我们羡慕的工商局的工作,考上了研究生律师,把曾经代表威严,现在已经在广大劳苦大众眼里代表强权的国徽帽换成了代表权利争取的律师袍。
03年我们再次勾搭上,那时他对国内税务和法律的掌握,需要我这个朋友对市场营销和金融专业的把控,于是我们合作为一个朋友完成了一个项目投资计划,成功为投资人创造了至今让我们骄傲的“1200万”利润,同时更为我们这个团队所能发挥的作用充满了信心,也更为我们能尊重对方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所认同,从此我们成了各自“另一半”嫉妒的人。
不知是我的朋友们在情商上总少一块,还是诚如朋友们嘴里我是他她们的红鸾煞星,“肖”也不例外还没等结婚办宴就被“离了”。
我虽是朋友圈里唯一不好“做媒”这一口的,可旦凡要给肖做媒的事,我都有事没事插一脚。说是为朋友二肋插刀,实则是噌一顿,再背后捅一刀。朋友们管这叫利用手头资源,充分挖潜。说是为他人谋幸福,实则是利用我们现有手上资源,去在我们自个有需求的行业里找“媒”。歹毒之心起时,还曾和人一起合计过等到双方快结婚时就揭老底,把人给拆了,再进行资源再投放,以达到“人尽其身”的作用。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同志们谋求无限的价值空间。
“我最近有个女孩给肖介绍,是卖宠物的”,朋友总是和我这个好事者先打个招呼。
“那好啊!到时我花五块钱买一个”
“到时还买什么买呀?”
“那不行,那是拿了”我假三道四地正色拒绝
“那是那是,您爱憎分明!”
“这下肖同学的理发费可省了,到时让那女孩给搞个贵嫔犬发型”朋友“烔”的恶作剧在我的引诱下再次发作,只是不知道那时的“肖”是否因为我们这帮“亲朋好友”的商业撮合而背后发了凉?
“兄弟们的心意希望他可以明白,兄弟们的嘴脸日月可鉴”,最后还是我说了句最哥们的话:没有永远的爱情前妻,只有永远的出卖朋友。就这样“肖”同学从此荡漾在我们纯真友情的汪洋之中,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之水滔滔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