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外光谱(I R)(Infrared  Spectroscopy)【1】

(2007-12-22 12:54:1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ir

第一节:概述

   1 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一样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红外光的能量(△E=0.05-1.0ev较紫外光(△E=1-20ev低,当红外光照射分子时不足以引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而能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红外吸收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2、红外光谱的特点:特征性强、适用范围广。

       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鉴定和有机物的结构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构成化合物的原子质量不同、化学键的性质不同、原子的连接次序和空间位置不同都会造成红外光谱的差别。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无论固态、液态或气态都可进行测定。

3、红外光谱波长覆盖区域:0.76 mm ~ 1000mm.

   红外光按其波长的不同又划分为三个区段。

(1)近红外:波长在0.76-2.5mm之间(波数12820-4000cm-1

(2) 中红外:波长在2.5-25mm(在4000-400 cm-1

  通常所用的红外光谱是在这一段的(2.5-15mm,即 4000-660 cm-1)光谱范围,本章内容仅限于中红外光谱。

(3 远红外:波长在25~1000mm(在400-10 cm-1

      转动光谱出现在远红外区。

4、红外光谱图: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吸收能量,从原来的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就得到红外光谱图。

5、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1)红外光谱图

     红外光谱图以透光率T %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以波长l ( mm) 或波数 s (cm-1)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现主要以波数作横坐标。波数是频率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每厘米长的光波中波的数目)。通过吸收峰的位置、相对强度及峰的形状提供化合物结构信息,其中以吸收峰的位置最为重要。

(2)将吸收峰以文字形式表示:如下图可表示为,3525cm-1(m),3097cm-1(m), 1637cm-1(s)。这种方法指出了吸收峰的归属,带有图谱解析的作用。

第二节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有机化合物 的数目非常大,但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只有10种左右,组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即称为基团的原子组合数目约有几十种。根据上述讨论,基团的振动频率主要取决于组成基团原子质量(即原子种类)和化学键力常数(即化学键的种类)。一般来说,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C-H、 C-N 、C=C、 C=O 、C-X等都有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特征吸收峰),根据特征吸收峰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所以,有必要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加以总结。

一、烷烃

          烷烃中只有C-H键组成的C-H,CH2,CH3基团,纯烷烃的吸收峰只有C-H的伸缩、弯曲振动和C-C骨架振动。

1、νC-H  烷烃的C-H伸缩振动频率

    一般不超过3000cm-1,甲基和亚甲基的C-H伸缩分别有对称和不对称振动相应出现四个吸收峰,甲基的C-H伸缩振动,对称的出现在2872cm-1,不对称的出现在2962cm-1;亚甲基的对称出现在2853cm-1,不对称的出现在2926 cm-1。一般不对称的吸收强度稍强,在高分辨的红外仪(光栅型),可以在2853-2962 cm-1处,清楚地观察到这四个峰,而在低分辨的仪器中,两两重叠只能看到两个峰。如下图:

       注意:环丙烷的VC-H移向高频,出现在3080-3040cm-1(S

    叔C-H的伸缩吸收很弱,( 2890cm-1左右 )通常消失在其它脂肪族的C-H吸收中,对于鉴定分析用途不大。

2、δC-H : C-H弯曲振动

     在1460cm-1和1380cm-1处有特征吸收,前者归于甲基及次甲基的不对称δC-H,后者归于甲基的δS 1380cm-1峰对结构非常敏感,对于识别甲基很有用。

(1)孤立甲基在1380cm-1附近出现单峰,其强度对分子中甲基数目的增多而增强,

(2)偕二甲基 –CH(CH3)2 此峰变为双峰(1391- 1380cm-1(S)和1372-1365 cm-1(S)),而且两个峰的强度大约相等。1380cm-1附近出现双峰是验证分子中有偕二甲基的根据,(必须注意:环己烷醇、甾体和二萜类含有的乙酰氧基-OOC-CH3,其中甲基在1380-1365 cm-1出现双峰,不要误认为分子中有异丙基)。

 (3)叔丁基1380 cm-1的峰也分裂为双峰,但这两个峰一强一弱(1380 cm-1为弱峰,1365 cm-1峰为强峰),足以与偕二甲基区分。

(4)当化合物具有四个以上邻接的CH2基团时,几乎总是在(715-725,通常在720cm-1处)有谱带(CH2面内摇摆),它在鉴别上是有用的。

3、C-C骨架振动在1250-800cm-1范围,因特征性不强用途不大。

总结:

 d C-H        1460  1380cm-1

               孤立的甲基-CH3  1380单峰

             C(CH3)2   1380双峰,强度1: (1391- 1380cm-1, 1372-1365    cm- 1

               -C(CH3)3   1380双峰,强度1:2(低频率为高频率峰强度的2倍)      ( 1380 cm-1为弱峰,1365 cm-1峰为强峰)

  当化合物具有四个以上邻接的CH2基团时,几乎总是在(715-725,通常在720cm-1处)有谱带(CH2以内摇摆),它在鉴别上是有用的。

二、烯烃     

    烯烃分子有三类特征吸收峰(ν=C-H、νC=C、δ=C-H

1、ν=C-H

(包括苯环的C-H、环丙烷的C-H)在3000cm-1以上,苯出现在3010-3100cm-1的范围内,在甲基及亚甲基伸缩振动大峰左侧出现一个小峰,这是识别不饱和化合物的一个有效特征吸收。

2、νC=C

          孤立烯烃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位置在1680-1600cm-1,其强度和位置决定于双键碳原子取代基数目及其性质。分子对称性越高,吸收峰越弱。如果有四个取代烷基时,常常不能看到它的吸收峰,一元取代烯 RCH=CH2 和偏二取代烯 R2C=CH2的νC=C  强于三元取代烯 R2C=CHR 和四元取代烯 R2C=CH2;顺式强于反式,末端双键强于链中双键。

(1)C5以上无张力环烯的νC=C 与开链烯的频率相同,环张力愈大,νC=C 环内愈低,但环外双键νC=C 愈高。

(2)    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共轭使键趋于平均化,而使C=C的力常数降低,伸缩振动向低波移, 例如 C=C-C=C中,C=C 吸收移至1600cm-1区域,由于两个 C=C 的振动偶合. 在1650cm-1 有时还能看到另一个峰,但1600cm-1 的峰是鉴定共轭双键的特征峰。

3 δC-H  

   面内变形振动在1500-1000cm-1,结构不敏感,也不特征,用途不大。面外弯曲振动在1000-700cm-1,对结构敏感,对不同类型的烯烃有其特征吸收,而且比较固定,可以借以判断双键取代情况和构型很有用,如:

RCH=CH2                995-985 cm-1            (s)       δ-CH=

                          935-905cm-1            (s)        δ=CH2

R2C=CH2                895-885 cm-1             (s)                                                                                    

三、炔烃:有三个特征带:

        ν≡C-H   ,δ≡C-H ν C≡C

1、 ν≡C-H

     在四氯化碳溶液中位于3320-3310cm-1,强峰,固体或液体时在3300-3250cm-1。峰形较窄,易于OH和NH区别开。

2 δ≡C-H

     ≡C-H的面外弯曲振动通常在900-610cm-1出现一宽的谱带,有时在1375-1225cm-1处,出现它的倍频峰,此峰也很宽,但很弱。

3 ν C≡C

      碳碳叁键的力常数比碳碳双键的高得多,所以C≡C的伸缩振动出现在高波数区域。一般一元取代炔烃 RC≡CH 的νC≡C在2140-2100cm-1,二元取代炔烃在 RC≡CR1 的νC≡C 在2260-2190cm-1,乙炔和二取代乙炔因分子对称,没有VC≡C的吸收峰。所以看不到νC≡C的谱带,不一定表示没有C≡C

四、芳香烃的红外光谱

     芳香族化合物有三种特征吸收带:即苯环上的芳氢伸缩振动,面外弯曲振动和骨架振动。

 1、芳环上的νC-H

     3010-3080cm-1(m

 2、芳环的骨架伸缩振动νC-C

      1650-1450cm-1(m)出现2~4个吸收峰,由于芳环为一共轭体系,其C=C伸缩振动频率位于双键区的低频一端,往往1500cm-1附近的吸收峰比1600cm-1强。

3 芳环的面外弯曲振动 (g=C-H )

      在650-900cm-1,这一区域的吸收峰位置与芳环上取代基性质无关,而与芳环上相连H的个数有关,相连H越多, g=C-H  振动频率愈低,吸收强度越大.

五、醇和酚

     羟基化合物有三个特征吸收带,即νO-H νC-O,δO-H。  

1 νO-H

     游离的醇和酚的νO-H在3700-3500cm-1以内(峰尖、强),缔和的羟基在3500-3200cm-1以内峰形强而宽。大部分是以氢键缔和的形式存在,只有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很稀的溶液内减少分子间氢键,出现游离的νO-H吸收带,分子间氢键与溶液浓度有关,形成分子内氢键的与浓度无关,但频率更低,例如水杨醛、邻硝基苯酚、邻羟基苯乙酮等。它们VO-H出现在3200-2500cm-1

2 δO-H

      醇和酚的δO-H(面内弯曲振动) 吸收带在1500~1300cm-1附近。

3 νC-O

         位于1250~1000cm-1附近,通常是谱图中最强吸收峰之一,可根据这个区域的吸收峰确定伯醇、仲醇和叔醇。

 各种醇的δO-H和νC-O的吸收如下:

 

   范围            δO-H  (面内)cm-1                     νC-O   cm-1

   伯醇                 1350-1260                                1050 

   仲醇                 1350-1260                                 1100

   叔醇                1410-1310                                 1150

    酚                  1410-1310                                  1300-1200 

六、醚

       醚的特征吸收谱带是C-O-C不对称伸缩振动谱带,各种醚的不对称νC-O-C 为:

  1 脂肪醚:   1150-1060cm-1(s

  2 芳香醚     两个 C-O 伸缩振动吸收

               1270 ~ 1230 cm-1(为 Ar-O 伸缩)

               1050 ~ 1000 cm-1(为 R-O 伸缩

 3、乙烯醚:    1225-1200cm-1(s

    注意:    醇、酯和内酯在此区域附近也有吸收,但光谱中同时存在 –OH 和 C=O 其它特征峰时。

   4、六元环中的 C-O-C 基团与无环醚中的此基团的吸收具有相同的频率当环变小时,不对称 C-O-C 伸缩振动逐渐向低波移。

   5、在环氧乙烷类中有三条特征谱带可作为这种基团的存在的标志:

        1280-1240cm-1   (S-m)   环的不对称伸缩振动

        950-810cm-1      (S-m)   环的对称伸缩振动  ?

        840-750cm-1       (S

七、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羧酸、酯、酸酐和酰胺等)

      羰基吸收峰是在1900-1600cm-1区域出现强的C=O伸缩吸收谱带,这个谱带由于其位置的相对恒、强度高、受干扰小,已成为红外光谱图中最容易辨别的谱带之一。此吸收峰最常出现在1755-1670cm-1,但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C=O 吸收峰也各不相同。

关于 C=O 化合物的红外吸收规律在前面已叙述过,一般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使 C=O 的吸收向高波移,共轭效应使其向低波移,环张力增加向高波数移,氢键一般向低波数移。下面我们将分类对各类羰基化合物进行讨论。

1、   

       一般饱和脂肪酮 C=O 伸缩振动在1725-1705cm-1,α、β-不饱和酮和芳香酮,由于共轭作用使吸收向低波数移,使之低于1700cm-1,但是由于空间效应使之共轭减弱时,吸收频率下降不显著。

  中的甲酮基受邻位两个甲基的空间阻碍作用,使羰基与苯环不能共平面,共轭效应减弱,所以VC=O在1700cm-1。  

羰基的α-碳上连有负性取代基时,由于-I 诱导效应的结果,吸收向高频率移动。例如α-氯化酮比一般的酮要高出20cm-1 在环酮类中VC=O将随环中张力增大而波数增加。

2、醛

         醛的C=O比酮的力常数大,故吸收位置较高,一般在1740-1720cm-1(s),但不易区别。但是-CHO中的C-H键的伸缩振动在2720-2820区域出现两个强度相等的吸收峰,此峰比较特征,借以可用来区别是否有  -CHO存在。各种因素对醛中羰基吸收频率的影响同酮相同。

3、羧酸

   羧酸的最特征的吸收峰是: νO-H  和 VC=O

(1)νO-H

          羧酸的νO-H  只有在气相或极稀的非极性溶剂溶液中,才能看到游离的 O-H 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3550 cm-1 区域。但由于羧酸易形成氢键,所以一般液体及固体羧酸均以二缔和体存在,使νO-H  向低波数移动,常在 3200-2500cm-1 区出现一宽而散的峰。这个峰通常在 2700-2500cm-1 出现一系列连续的小峰,羧酸的这一谱带是它的特征峰,特别是与羧基的C=O伸缩振动吸收联合考虑,特征性更强. 缔合的醇, 酚在何处?

(2)nC=O

        C=O的伸缩振动由于受氢键的影响,羧基中的C=O吸收向低波移。         

 

例如:                        单体                                二缔合体

       RCOOH           1750-1770cm-1                         1725-1700cm-1

    CH2=CHCOOH       1720cm-1                              1690cm-1

     ArCOOH            1720cm-1                             1680-1700cm-1

     当羧基的α-氢为卤素或其它吸电子基团取代后,使νC=O向高波移。

     分子内氢键将羧基的νC=O波数降低程度比分子间氢键更甚.

(2)νC-O

          羧酸的 νC-O 伸缩振动带在 1250cm-1 附近,是一强峰,

(3 δO-H

         羧酸的δO-H  出现在1400cm-1和920cm-1区域有两个强而宽的吸收峰。

 (4)羧酸盐

        当羧酸的酸性质子被不同的阳离子取代,生成羧   酸盐时,就会产生羧酸的羧基消失的特征谱带。

         因为离子化产生的 R-COO- 基团,使得羧酸基的 1710cm-1 附近的吸收带就消失,代之出现的是 1580cm-1 和 1400cm-1 之间的两个谱带,这两个带对应于结构的反对称和对称的伸缩振动。

续:红外光谱(I R)(Infrared Spectroscopy)【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核磁共振NMR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