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如何治疗首先要看你患的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还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因为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
如果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类肿瘤是“要命”的,很容易转移和扩散,没什么好商量的,应该尽早完全切除膀胱和清扫盆腔淋巴结,甚至还要加放疗和化疗,才有可能彻底清除肿瘤。
好在这类“要命”的肿瘤比较少见,临床上最多见的膀胱肿瘤(占约70%)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这种肿瘤是可以保留膀胱的,只要切除局部肿瘤就可以了。
但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还是存在术后“复发”和“进展”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与肿瘤的分级和分期密切相关。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又分成高级别和低级别两大类;低级别的肿瘤复发率虽然达50~70%,但是进展率不到10%。而高级别的肿瘤不仅会复发,而且在3年内出现进展和扩散的可能性达到50%。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据它们侵犯的部位又分成三大类:1、占70%的Ta期,;2、占10%的原位癌CIS;3、占20%的T1期;为什么这么分?因为他们的特点不同、危险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从下面这张图表就可以看出,如果Ta期膀胱癌是低级别的,术后复发的机率只有20%,肿瘤进展率5~10%,死亡率1~5%;而同样是Ta期的膀胱癌如果是高级别的,则无论是复发、进展和死亡率均明显升高。
那么怎么才知道你的膀胱癌是高级别还是低级别?怎样判断肿瘤到哪一期了?是CIS、Ta还是T1呢?
目前的超声、CT和MR都没有办法来确定肿瘤的分期,只能靠临床医生获取肿瘤的样本,送给专业的病理科医师用显微镜检查后来判断了。
但问题就来了。病理科医师只能根据临床医生提供的样本进行诊断,如果这个样本取得不好,就有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病理诊断。
影响病理诊断的有几个原因:
1、取样的位置:有些医院是在门诊做膀胱镜检查,所有见到肿瘤只能用活检钳从肿瘤表面夹取一小块(针眼大)肿瘤组织送去活检。但是肿瘤表面组织的病理可能与基底部的有不同,就可能导致诊断不够准确。最好的方法还是在麻醉下将肿瘤整块切除送病理。
2、取样的方法:现在都主张将连同肿瘤、周围组织和肌层在内的整块切除(en-bloc
TUR),可以用激光或双极电切,这样能防止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导致的膀胱穿孔。整块电切能让病理科医生对肿瘤分期、分级更加准确。而传统的肿瘤电切会导致肿瘤分期误诊达18~37%。
除了分期不准,传统的膀胱肿瘤电切还存在肿瘤切不干净(可高达40%)、需要再次电切的问题。因此,国内外膀胱癌诊治指南都建议,对于T1期的肿瘤,最好在初次电切后6周内进行再次电切,再次电切能发现26~83%的残余肿瘤和对一半的肿瘤分期进行修正。
所以,对于膀胱肿瘤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膀胱肿瘤整块切除”,不仅能切除肿瘤、减少误诊,而且还能避免膀胱穿孔、减少肿瘤残留和需要再次膀胱镜下切除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