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国外购置房产,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一份《汇率半年度报告》,中国前8个月资本外流达52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财富最明显的效应便是推高了从悉尼到纽约,从香港到温哥华的房价。以美国为例,美国全国地产经纪商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的12个月内中国买家在美国住宅的国际买家中占比16%,是最大外国买家,这一年里,中国买家在美国购置房产花费了近300亿美元。同时中国买家对美国住宅的平均花费也最高,达到83万美元,而排名第二的加拿大买家的平均花费仅为38万美元。
由于中国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每人每年只能汇款5万美元到国外,那么,涌入全球房地产市场的大部分资金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将钱财转移到国外的呢?
要知道 “在中国通过秘密途径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是非法的”,监管机构对资本外流开始前所未有的严肃起来,不止包括正规途径的换汇受到部分限制,非法的地下钱庄也面临严厉打击。那么,在中国承诺的2020年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之前,富豪们是如何将资产向外转移的呢?
八种常用的方法如下:
1、香港地下钱庄:据报道香港有超过1200家换钱庄,经营着财富转移的业务,手续费大概每100万港元之比银行换汇高1000元人民币左右。原理是:大陆人A先来到香港开设香港的银行账户,然后然后到换汇店,用自己在国内的人民币账户转账给钱庄主人B在国内的账户,确认到账后,B计算好汇率和佣金,再将等额美元或港元转到A的香港账户里。这一过程一般在两小时内就能搞定。这种境内外“对敲”、“两地平衡”的运作方式,境内外双方定期轧差、对冲结算,并未发生资金跨境流动。不过这种方式就要求两地的业务平衡、对冲,短期的差额就需要由自己垫付,对资金调集的要求比较高,如果钱庄资本金不够可能会失掉很多生意。
2、大陆地下钱庄;换汇人将需要转移的人民币交给中国境内的地下钱庄,钱庄在境内向换汇人签发来自香港银行的外币支票,因体积较小,可以由换汇人自己夹带出境,再行兑换。一些投资者利用夹带的支票来到香港购买住房。香港房价去年上涨13.5%,今年又涨9.5%。地产中介Knight
Frank的研究总监David
Ji表示,“若不是非正规渠道,你如何解释香港房价涨这么大的涨幅?”
3、多账户“蚂蚁搬家”:利用“个人每年5万美元跨境汇款”的政策,搜集亲友的或购买大量个人身份证,开立结算账户,将大额资金分散存入银行并汇出。监管当局已经注意到这种蚂蚁搬家式财富转移的危害性,今年9月9日多家媒体报道称,外管局已下发文件要求各家银行对可能的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根据外管局的规定,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情况界定为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比如说,小明打算在美国买房子,受困于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因此发动家里的亲戚购汇后电汇给他(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这样就可能构成了个人购汇分拆交易,如果往前推算90日内购汇总金额超过等值20万美元,则小明就上了银行的“关注名单”。可能会被暂停外汇交易及汇款。
4、回购商品:有些香港的珠宝商店提供“回购”的特殊服务,在这里你可以在店里用银联卡刷金条,然后再把金条以一定的折价卖给珠宝店。
5、“改装”POS机;通过网络技术“改装”的银联终端机,每当有人在香港/澳门使用银联信用卡时,银联系统却被蒙骗,误以为交易在大陆大陆进行,从而省却境外交易相对较为昂贵的手续费,而且更可逃避国内外汇管制的监控,成为国内资金转移至境外的渠道。
6、夹带现金;最原始的“换汇”方法是夹带现金,因出入境夹带现金额度有限制,一种方式是通过人海战术多次往返,另一种就是通过特殊通道夹带,直接偷渡运送,逃过检查,深圳和香港隔着一条河,对一些“水客”来说这不是一道很难越过的屏障。不过确定是这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风险也比较大。
7、利用企业结售汇额度;个人利用外贸公司的经常性项目进行交易。外贸公司需要汇钱出去的时候,就多报进口、少报出口,进口的时候报高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应差价对应的款项就留存境外;汇钱进来就相反,多报出口、少报进口。有些甚至直接伪造企业出口贸易项目,利用进出口合同骗取外管局核准的外汇结算额度,进行跨境付款。
8、人民币资产抵押贷外币;对多数想在海外买房的富人来说,中国有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渠道。中国建设银行去年开始了一项业务,可以让其私人银行客户以人民币存款、资产做抵押,最高在香港借到2000万港元。不过建行发言人对此事拒绝评论。
转载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