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进口”比国产好吗?
(2015-03-18 22:05:02)
标签:
健康 |
分类: 人体保健 |
由于对国内产品的质量没有信心,许多人都选择购买“进口”的保健品,以为质量有保障,事实真是这样吗?
最近美国纽约州对四大零售商最畅销的78个保健品样本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近五分之四的产品不含标签上所说的植物成分或者含有其他成分;另外,还发现所谓的草药片剂里不过是米粉、芦笋和庭院常见植物成分,某些成分对于有过敏反应的病人还具有潜在危险性。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就此发起调查。
为什么一向被认为对食品药品的监管是很严格的美国也会出现保健品造假事件?主要是大家对美国对食品药品监管有误解。不错,美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是全世界管理最严格,只要FDA认证的药品基本上全世界都认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种药品要获得FDA的认证可真不容易。研究人员首先必须研究出初步产品并申请专利,然后进行动物实验和毒理实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6~10年的时间和500~1000万美金,这些钱还只是毛毛雨。接下来要等FDA审批同意,砸大钱进行全世界范围内的3期临床研究,第1期是确定药物安全性的,大概1年时间;第2期确定剂量和有效性,大概2年时间;第3期是验证之前的数据,大概3年时间。三期下来大概6~9年时间,约需要2~5亿美金。这还没完,接下来是让FDA审核,审核费用3百万美金左右,加上其他IND之类的审核费用加在一起大概是1~2千万美元,最后算上其它各个阶段申请、FDA会议,要将近1~3年,需要2~5千万美金。总而言之,药物研发是个极其花费时间金钱的过程,据现有公布的数据是:发展一个药物平均所需13年,花费13亿美金。更要命的是美国的专利只有20年,去掉申请到上市的13年,药企只剩下7年左右的时间里尽可能的捞本加赚钱了….. 。像著名药企默克公司曾经研发出一种镇痛药“万诺”,花了大量时间的金钱获得FDA批准上市,但是不到半年发现有严重的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被FDA停止使用,默克公司赔偿了48亿美金才结束数万起的个人诉讼和集体诉讼。
但是、保健品(美国称为膳食补充剂)不在FDA的严格监管的范围。FDA对膳食补充剂的管理采取“备案制度”,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由厂家自己确定,然后通知FDA做个备案即可,上市并不需要FDA审批。许多保健品就是打这个擦边球,把FDA认证故意宣传为FDA认证,结果许多消费者都上当了。
另外、我们对保健品应保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如果是因为身体状况或者生活方式的特殊原因,导致难以从饮食中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那么适当地补充一点缺乏的成分也未尝不可。指望从保健品中获得额外的“保健功能”甚至治病防病,跟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买彩票中大奖上一样不靠谱。在美国,保健品市场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几百亿美元,很多美国人也都多少会吃一些。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等占据很大的份额。其它的植物或者动物提取物也有不少。但是美国的保健品不能宣传功效,价格也比较低。即使是需要一点补充剂,去药店买最平常最普通的就可以,没必要买昂贵的“外国品牌产品”,指望某个“高档”的品牌具有非凡的效果,更只是配合奸商掏钱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