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除根,谨防“菜花”吹又生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肿瘤 |
在性开放时代,不少男性会遇到“生殖器疣”,也就是俗称的“菜花”的困扰。
生殖器疣的医学名为“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突病毒(HPV)所引起。当性活动时皮肤或粘膜有微小的伤口时,病毒就趁虚而入,在表皮细胞中潜伏、繁殖形成肿物。而且这种疾病还会通过性生活相互传染,是常见的一种“性病”,其潜伏期一般3~4月,也有的可长达1~2年。
其外观在早期是粉红色至棕色的平滑或疣状丘疹,典型的表现为指状突起的疣状物,表面呈“花椰菜”的外观。
“菜花”在男性要与“阴茎珍珠状丘疹”相鉴别,它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纤维瘤,主要发生于龟头缘和冠状沟上,呈排列整齐、黄色或白色的分散性小丘疹。
生殖器疣若不治疗的话,有可能会蔓延至男性的尿道、肛门内及直肠等,在女性则有可能蔓延至阴道、子宫颈、肛门及直肠内。更重要的是,HPV感染是女性宫颈癌和男性阴茎癌的主要病因。因此,生殖器疣应积极治疗,以免给自己及伴侣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殖器疣治疗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很容易复发。临床上看起来已经完全治疗好的患者,可是没过两个星期又在别的地方复发了,在治疗上常要经过好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完全痊愈。一般的治疗原则就是破坏性疗法,将HPV所感染的细胞进行破坏,进而彻底摧毁HPV。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非药物性疗法有外科手术切除、电烧灼术、液氮冷冻治疗、二氧化碳激光及电化学治疗等。药物疗法主要通过药物化学烧灼破坏疣体,常用药剂包括:三氯醋酸、鬼臼树脂、鬼臼毒素及5-FU等。各种治疗方式各有不同的效果及优缺点,复发率一般约在三到五成左右。通常在试过一种疗法一段时间后,如仍然不断复发,就会换另一种疗法。
上述疗法只能破坏掉已经看得到的病灶,对于仍然潜伏着的病毒却无计可施,只能等长出来后被看到时,才能去破坏它。为了避免这个盲点,近年来开始有学者尝试应用免疫疗法。首先是α-干扰素(alpha-2b),它本身同时具有对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系统的功用,使用时以病灶局部注射为主。而另一种药物咪喹莫特(imiquimod)也算是老药新用了,它本身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诱发细胞因子的释放,通过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自行检测出受HPV感染的表皮细胞并破坏之。目前咪喹莫特疗法除了能将生殖器疣的复发率降至一、两成左右外,最近也有不少学者将其成功用于治疗扁平疣、寻常疣、足底疣及传染性软疣等病毒感染,甚至还将其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癌。
在预防方面,使用安全套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若受到感染,应立刻接受治疗。反复发生的生殖器疣,有可能是“春风吹又生”或是再次感染,所以治疗一定要有耐心,且性伴侣也应一同接受检查。目前国内正准备进行HPV疫苗的临床试验,若研发成功,将是此类病患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