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评】秀“五行”而绘天地心——李京波国画艺术追求
标签:
著名画家李京波花鸟画家 |
从八岁初学丹青,至将知天命,四十年光阴,栉风沐雨,更有离乡千里,问道京师十余载,艺海苦渡,李京波终于登陆收获的彼岸。细览李京波画作,始见天地“五行之秀”郁然有采。
俗题中探寻新意。花鸟本为天地之秀,如果笔墨功夫不到位,反而画出俗气,而李京波从立意上创新,从技法上突围,俗中透雅,常中见新。《生命轮回·萌春》立意于讴歌生命,取材于一片冬天的爬墙虎,碧叶早已落尽,只剩满墙灰色藤条,数片残存枯叶,两只鸟在藤上对语。作品用追光灯的效果突出两只鸟及其周围的一圈藤条,将立意凸显出来。亮光圈内,鸟的神态活泼、真挚、热切,似乎一问一答,讨论春天何时来临。藤条上露出细小而顽强的褐红色嫩芽,透露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作品巧妙运用黄金分割定律进行各种对比,将俗题材画象。
http://s14/mw690/001f5q2hzy6UzS3Ecwtfd&690
构图对比——作品下方三分之二处为灰暗萧瑟的枝藤,整体上仍然让人感受冬天的凛冽冷寂,而以鸟为核心的亮光圈作为主题意象,设定在画面上方的三分之一处,仿佛一轮春阳升起,蓬勃向上,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产生了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主题意象不在构图的中心,却产生了不在中心胜在中心的效果。
物体对比——画中的物体,大量的是干藤枯叶,枯干僵死的物体在画面上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活泼的鸟和鲜嫩的芽,代表旺盛的生命,已经突破了封锁,如同冰封的湖面已经破开,构成了生与死的对比,在对比中,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希望。
因为对比鲜明,所以能够在枯萎中画出生的蓬勃,在凛冽中画出春的温暖,最终在人的心理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代表春意的色彩、画面比重、物体虽然只占三分之一,但是靠着暖色、亮度、动感,赋予其强劲的张力,数点春芽,便点燃人们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烈向往。
李京波运用黄金分割理论,在这类题材上创作了六幅作品,分为爬墙虎《生命轮回》系列和野蔷薇《孕》系列,都是“一堆草,数只鸟”,但是他凭借这些草和鸟,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中获得七个大奖,其中《生命轮回·萌春》入十二届国展,并获得山东省政府奖——泰山文艺奖银奖。
浓艳中孕育雅丽。《文心雕龙》曰:“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艳红浓绿,鲜明华美,本为“五行之秀”,自然之色,而入画中,最易落俗。花鸟画特别是工笔花鸟画,究竟如何设色才能脱俗?向来是个难题。李京波的花鸟画大都用一点浓艳的颜色,而如何驾驭浓艳,使之丽而不俗,却是他的实力所在。他将黄金分割定律熟练地运用到设色上,达到了色泽亮丽清雅而不俗艳目的。在色彩的布局上,用黄金分割定律确定色彩对比的比重,做到浓淡、冷暖之主次相宜,高度契合色彩变化规律。比如,在画红色花蕾时,红色的浓淡布局必定符合黄金分割,浓艳花蕾约占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为淡粉色,逐次递减或递增,逐步过渡,自然天成,构成了以淡衬浓的设色格局,主次鲜明,一洗俗艳,清亮而丽雅。
http://s14/mw690/001f5q2hzy6UzS64yWped&690
http://s11/mw690/001f5q2hzy6UzS78NC22a&690
平淡寻常中发现奇丽。天地五行,处处皆秀,海量素材就在身边。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就看画家的观察力如何。善于在寻常、平凡的现实生活之中发现奇伟、深邃、瑰丽,是一个画家的真正功力。李京波一直专注于身边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大量的创作题材。李京波认为,写生,就是写生活,画家每天都在生活之中,眼光所及,便是素材,关键看你有没有“眼光”;写实,不是只写实物,更重要的是“写现实”,而“写现实”,就是心系现实,关注现实,让作品洋溢现实主义情怀,像郑板桥所言“一枝一叶总关情”。李京波特别强调美术作品的教化作用,无论批判还是颂扬,都要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形成正能量。他看到城市边缘一片围挡,围挡缝隙里露一片麦子,围挡上立着一只孤独的鸟,迷茫地望着远处密如丛林的建筑群。他觉得,这是一个重要题材,于是创作了《家园》,以鸟与人同一个家园为题意,呼吁人们珍惜赖以生存的土地。《惑》画了一个鸟笼子,鸟儿挤在里面,虽然有吃有喝,但向往外面的天空。笼子上空有麻雀围着,羡慕里面的鸟食,就像“围城”一样,尖锐地鞭辟当下人心。这幅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观者如云,啧啧称奇,后来多次美展中发现不少抄袭者。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中就说“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讲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刘勰讲的“文”,包涵着“纹”,即绘画。绘画的目的是秀“五行”而写天地心。而绘画艺术本身也存在着一个“五行”——题材、立意、构图、线条、设色。当一个画家“五行”过硬,定能领悟自然,遵从自然法度,尽秀天地之“五行”,充分描绘天地之心律!尽管李京波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功力,但他认为,“五行”修炼,永无止境。苦练己身之“五行”,以秀天地之“五行”,描绘天地之本真,是他永远的艺术追求。(作者: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日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