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自由吧

(2012-06-27 13:46:00)
标签:

自由

选择

尊重

忍让

育儿

分类: 与你沟通_마음쓰기

 

现在的妈妈们很聪明,而且爱学习。

在因特网的海里,能够找出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时能当家庭医生,有时也能当育儿专家。

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报很多才艺课包括体育课,甚至语文(汉字,英语)数学,科学课等等。

也有些人说,现在的孩子们是自己愿意上这些补习班,而不是家长强迫的。 

显然,因现在的孩子们包括家长们都追求这些,所以孩子们不上补习班也没什么机会跟朋友们一起玩儿。

出去待一会儿社区游乐场也就是小小的朋友们,大一点的孩子们不知都在哪里。

 

 

众所周知,其实大多数家长是随群的,担心孩子被淘汰,生怕孩子被落后。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结果也不是最主要的。

但很难跟孩子们强调过程的重要性和努力的结果。

 

 

嗯嗯

这些问题,还是在这里简单提提吧,不是一句能说清楚的。

 

 

曾经有一个高中生的妈妈跟我讲过一些问题。

孩子放了学接着上补习班,还请1:1的老师补课,回家后还有作业得做,孩子很晚才能入睡。

每天都差不多,看上去孩子很认真,反正天天除了学习没有别的。

但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跟孩子交流时,孩子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说学习没意思……

妈妈说这些满满的学习计划都由妈妈来安排,孩子只要好好跟着就行。

已经将近18年的时间,几乎都由妈妈来安排的,从小连自己的衣服都没有自己选过。

孩子的房间很整齐,打扮得也很端正,看上去表面很理想。

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看书,也没让孩子做过任何家务,连方便面和摊鸡蛋也不会做。

但其实不会做不是问题可以学,问题是孩子根本不认为那些活儿是应该她所会的事情。

 

 

这也许也是过去父母们的教育。

现在的好多年轻父母们知道以前人的过错,因此经常把选择权给予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

如 每天的衣服由自己来选,吃什么尽量让孩子来选,

并且还增加了些义务,自己的玩具让自己收拾,自己吃完的饭碗自己放回去等等。

 

 

我认为现在好多父母们很熟悉对育儿方面的‘理论’。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就很主动表扬孩子,让孩子表现自己,强调自信。

但却没有人注意到表扬、表现、强调的‘度’。

我相信稍微看过育儿方面书的现在父母们都已了解‘根据表扬的方式和程度而显示表扬利与弊的不同’。

显然如此,这些‘自由’也得适当掌握‘度’和‘方式’。

若自由过了,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若对自由理解错了,也会侵犯别人的权利。

并且真正孩子的自由不限于像选衣服等物质方面的东西,而还包括精神方面的东西。

总之,孩子的自由应该从父母对她的尊重开始的。

简单举几个例子,也就是近期我自己的体会,也是学到的。

 

 

1.  这是我的自由

 

这是幼儿园老师细心观察后跟我说过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户外活动时,老师担心孩子们冷,因此让他们披上衣服。

惜惜却不肯,居然含着眼泪跟老师说道老师,这是我的自由”

嘿嘿嘿~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在家跟她讲了一本书(这是我常用的方式)。

告诉孩子真正的自由虽然是由自己决定,但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大人(父母和老师)有义务保护孩子的心身安全。

义务有相应的责任,若孩子病了大人同样也有责任的。

这样跟孩子讲确实是有些难,嘿嘿,所以借书讲故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合适。

这种故事其实很多,让孩子换位思考,知道自己的自由同时也能够知道对方的自由。

从此以后,孩子遇到需要理解忍让的时候开始跟说‘妈妈,我要先把自由放下来!’

这也许仅仅孩子对‘自由’的初步理解而已,何况长大了还有许多人仍然不明白真正的自由呢!

 

 

2.  孩子胆子小

 

前几天,惜惜和一个幼儿园同学到公园玩儿。

孩子们看到那里有个石头桥,开始好奇,想踩过去,但孩子们又有些害怕,不敢过桥。

其实,这时候孩子心里应该有两种想法,便是又想过去,又不敢。

当然每个孩子的胆量都不一样,有的可能会毫无犹豫地踩过去。

但这也不说明孩子是否勇敢,也不是好或坏,只是一种倾向性。

胆小的孩子做事很慎重,不易出错。

可是一般的家长尽管知道这点,但自己的孩子表现得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时,难免心里有些着急。

可能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鼓励(没找到更合适的词),一种是强迫。

当然也许有人说要随孩子,不愿意做就直接不做,嘿嘿。

鼓励:孩子,没事,没什么可怕的,你能行,我们来试试吧!

强迫:孩子,你怎么那么胆儿小哦,男孩子,怎么这么点儿的事也害怕哦!

 

 

如果您要是孩子,不知哪种方式会让您动心。

会不会只让您感到压力或害怕大人呢?

还有一种方式,是引导让孩子自己选择。(这应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倾向而不同)

 

a.    孩子有一点点害怕,但还是特别愿意做到。

惜惜,看上去好好玩儿哦!想不想试一试?不过是不是有点害怕哦?还好水没那么深。

大不了衣服被湿了,嘿嘿~

 

b.    让孩子感到妈妈也一样想的,害怕是很正常心理反应。

惜惜,妈妈有点害怕,惜惜陪着我可能好一些,要不要一起试试?

 

c.    孩子太害怕了,就试试让孩子体会一点点,让孩子知道不用非得完成。

惜惜,是不是很害怕哦?那我们踩试试一个石头,不行就回来吧。就一个石头。怎么样?

 

d.    孩子一点也不想去尝试,不过妈妈很希望让孩子试试。(说一些上面的话后还不管用时)

惜惜,好吧。妈妈能理解你,尊重你。

你可以自己想想两分钟,还是不想的话,我们就不去做,好吧。

 

其实,我个人多次采取过‘方式d’,也许您想不到这种方式多管用。

但我每一次我采取这种方式,当然也不是百分之百如大人所愿,但最后还是让我觉得很管用。

就算孩子最后还是选择不去做,但因为孩子至少不会因此感到难过(挫折感和内疚)或哭泣。

 

 

3.  孩子不愿意分享

 

孩子跟朋友交流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因一个小小东西(玩具或吃的)而引起俩人争执。

我希望家长先不要太着急强迫或催孩子分享。

因为无论如何这是孩子自己的自由。

不过,毕竟孩子还小,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分享的。

也最好通过孩子自己思考而决定分享,这样孩子自己才会感到一种满足感。

如果孩子只是为了听从家长或得到家长的表扬而决定分享,

孩子也许每一次都会等待大人指示或一种补偿(表扬)。

 

 

下面举了一个例子。

孩子手里有些漂亮珠子,其他的同学们过来想要。

但她却不想分享,孩子可能太喜欢珠子了。

如果这时候你强迫孩子或催孩子分享,尤其逆反时期的孩子,可能效果更差。

采取的方式也是根据每个孩子平常收到的教育而不一样,

并且最好蹲下来对着孩子眼神,以很信任的眼神与孩子交流。

 

 

a.    孩子平常逆反心理较强,可以鼓励让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心里其实明白要分享)

惜惜,这些珠子是不是特别漂亮哦?现在是不是有点不想给朋友呢?

没关系,你自己决定。再玩几分钟给朋友也可以的。

 

b.  孩子从来不会与朋友分享,可以适当讲讲道理,但最后还是让自己选择

惜惜,你现在可以不跟朋友分享漂亮珠子,你有你的自由不分享。

但你也要知道如果有一天朋友有什么好东西,朋友可能也一样不跟你分享。

你自己决定吧。

 

c.    肯定一下孩子,预言一下孩子

惜惜,虽然你有点不想,但妈妈知道你会把漂亮珠子分给朋友的。

 

 

这时候最好不要说妈妈会失望或妈妈会生气这类伤感情的话。

不管孩子做什么决定都是以自己为主体,并不是为了妈妈。

不过,如果孩子最后还是不愿意给,你也得尊重孩子的意见。

但这时也一样一定让孩子明白还是分享是好的,并且要让孩子知道你很尊重她。

我相信持续用这种方式,孩子总有一天会做到‘分享’的。

一是因为您肯定了她,二是因为她其实也很明白道理,只是因为暂时调节不好情绪。

 

 

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

其实总结很简单,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由。

但在此之前,家长自己一定要明白真正的‘尊重’和‘自由’是什么。

尊重孩子时,想想这是不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让孩子自由时,想想是不是给别人带来麻烦或同时侵犯别人的自由。

 

 

我写的不是什么论文,一定有不少不足之处。

我很愿意听听不同的想法,欢迎妈妈们随时都可以和我交流!

 

 

很高兴与孩子共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