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289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韦老师家庭教育论坛群》 由中国作协梁作家提议
一、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既轻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绩。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就是家长和老师需要培养孩子的最根本的能力和习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实现这个最重要的学习培养目标?在教育界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基础教育十二年时间里面,许多孩子没有学会学习方法,即使暂时提高一些成绩,也是靠题海战术刷出来的,缺乏后劲和持久的竞争力,到了大学只靠听老师讲课才能学会,没有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是不会在人生的事业打拼中脱颖而出的。这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和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意识和观念问题。
在新课标下,家长和老师都需要思考?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主导着学习主体学生的学。后来我们说,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主体引导学的主体;我们又提出:课堂教学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这次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导下的各科新课标对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学与教师生关系做了全新的表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培养孩子自学能力 学好基础知识 查缺补漏必不可少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知识梯度太大,孩子有欠缺迈不上去;二是符号语言太多,尤其是数学方面,孩子没有搞清和记住;三是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知识都是抽象的术语。这些都是数学课程的特点。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必须先补足必要的知识。 “查漏补缺”,在学习考试前进行是一种形式。“后补”,也就是在学新知后,发现孩子没掌握好,才进行补。其实,“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前补”,是指在学新知前,补好学生缺乏的必要的学新知基础。完整的“查漏补缺”既包括“后补”又包括“前补”,并且“前补”比“后补”更重要。我们讲的补缺技术主要讲前补。
补缺的主体内容是补必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前应该掌握但没有掌握的东西。学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先学好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必须先学会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果孩子前面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整数的除法,这时候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补缺。
二是以前没有学习过,为了学新知一定要掌握的新知识。高中地理第一章有个概念叫黄赤交角,理解黄赤交角是建立在掌握面面角的基础上,面面角是立体几何的概念,这时候学生还没有学,那地理教师就要补立体几何的知识,帮学生建立面面角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三、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
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孩子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家长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孩子就不断取得进步。孩子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能操之过急。家长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孩子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
四、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 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孩子是学习的当事人,被迫学习,被迫考试,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生厌是可以理解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可以换一种方法,不是经常让孩子去解答问题,而是采取让孩子创造问题的学习方法。这不仅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而且会激发讨厌学习孩子的学习兴趣。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另外,孩子一般会对自己理解非常充分或自觉得意的地方提出问题,这对父母来说,就很容易掌握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较擅长,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如果坚持这种学习方法,孩子就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准确地抓住学习的要求和问题所在。此外,这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学习自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要让孩子体会知识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欲往往表现出随意性,今天对这个特别喜爱,明天对那个非常热衷,再过两天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为了让孩子的求知欲具有持续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学过哪些知识,然后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设法用到这些知识,让孩子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父母应时常留心发生在孩子身边的各种事情,尽量用孩子学过的知识向他解释。当孩子经常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作用后,这些经历往往又能激发他的求知欲,增强自学的意识,逐步变成主动学习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