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283孩子爱上阅读有门道好读贤书讲方法


《韦老师家庭教育论坛群》有群友小李妈妈提议
读一本好书,人们可以从中受到想、思想的启迪,知识的熏陶,体会到对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有帮助。这样说来,读书的好处每位家长都知道。阅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大量的阅读会使孩子在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都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有一句话说得好:“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 要使孩子爱读好书,并从中受益,得先让孩子对书籍产生兴趣。那这个“读书”的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呢?本次话题总结,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曾经的有益经验,供家长参考借鉴。
1、阅读不强求 自己感兴趣
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就利用书上图画的内容,给她看图说话,让她在听书中对书产生好感,使她知道,原来图画里也有许多好玩的故事,之后我经常带她到书店选购一些适合她的书,在一定的范围内给她自己挑选,在这样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她对其它的书有兴趣,便引导她阅读,将她阅读的范围拓展。很快地,阅读被她所接受。我深刻的体会到:一定要让孩子感到阅读不是强制性的任务,而是一种爱好,只有找到这个兴趣点,才能让孩子走上正确的阅读轨道。
2、阅读不急功近利
阅读的孩子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但仅仅将阅读目的定在提高语文成绩上,那就忽略了阅读本身的意义,太急功近利了。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平时孩子所读书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不例外。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给他布置每篇摘记三五个好词好句,一则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避免走马观花,留不下印象,二则可以积累素材,方便孩子提升作文水平,提高语文成绩。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培养训练跟我学习的学生,阅读和作文的。
3、家长的言传身教的起到更要的作用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本人就应该有对书的热爱。一个本身就厌恶阅读的人,很难想象他的家里会有阅读的氛围。没有真正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就不可能爱上阅读,即使孩子勉强读了,也不可能保持长久的兴趣。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喜欢阅读,和被迫坐在书桌前阅读,效果是差别很大的。家长爱书,喜欢读书,创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会有积极的影响。如果家长实在不喜欢读书,起码每天可以看看报纸,给孩子一种最直接的感知:从文字里可以获取信息和快乐。
4、和孩子一起读书 感受阅读乐趣
父母可以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利用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积极地去思考。如:孩子在阅读前不妨这样问孩子:“这本书哪里让你感兴趣?”或者问:“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阅读中你又问:“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阅读后你可以这样问:“结尾与你预想的一样吗?”或者问:“你对结局满意吗?”然后和孩子就自己的感受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充分肯定孩子的想法,并表现出对他的发现的赞赏。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平等,而且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从而使孩子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5、常带孩子逛书店 给孩子选书权利
“人是环境之子。”对于孩子来讲,书店就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好地方。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的。书店就像一个“气场”,孩子去的次数多了,也就产生了“场效应”。因为在书店里看书的孩子也很多,或坐或趴,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孩子到这样的环境中逛逛,自然而然地加固了他看书的习惯。当然,您也可以在节假日里,多带孩子出入各类图书馆,感受读书人学习的氛围。
对于孩子选择的书籍,给予充分的支持与自由,依我之见,一切人类的精神文明,孩子都需要接触,不分理工农医商,有无对学习上的直接帮助。他正当的喜欢是需要该满足他,但同时也一定要给他以正确的引导。
6、逐步引导孩子博览群书 储备知识
到了孩子读书的高级阶段,我们除了让孩子读他喜欢读的书了之外,家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该读什么样的书。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探索欲望强,应该由感性的浅易文学书籍向科学书籍转移,可以给他选择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编写的一些科普类,社科类的读物。例如:《少年儿童成长百科》《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等。文学类的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