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281新学期家长:依法带娃科学育儿

《韦老师家庭教育论坛群》 由群友淡香提议
载天津《家长杂志》 2022年2期本人原创
共同参与是原则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17条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合理运用“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等科学的教子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只有父母之间要互相配合,才可能做好家庭教育。只有家长的意见协调一致,我们才能够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弊病之一是缺少团结合作的意识。也许你不是本单位的领导,在部门里说了不算;你还不是政府要员,在社会上管不了许多,那你一定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在家庭里与配偶一起,精诚合作,戮力同心,携手教育好你们共同的孩子。一旦在教子成才上几位家长有不同意见,这也属正常现象。我们需要相互理解,夫妻之间、祖辈父辈之间一定要沟通协商。面对家长的不同要求,缺乏判断能力的孩子将无所适从,他有可能发展出双面人格,其身心健康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父母教育孩子,要与时俱进。随着孩子从幼儿到儿童在再到青年,孩子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迅速增强。其知识领域逐步扩大,生活视野日益开阔,观察辨别能力不断提高。父母不再是他们崇拜的偶像,其形象在他们心目中也不再那么高大。这对父母自身素质、修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家长要与时俱进,提升自己教育孩子的真本领和核心的育儿能力。
潜移默化细无声言传身教不可分
家庭是孩子接触最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为从出生到升入大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构成了他交往的主要对象,孩子年龄越小家庭对他的影响就越大。家庭人员要有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如果情感上受到冷遇,孩子不但行为发展欠佳,智力活动表现迟缓,而且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畏惧和焦虑。反之,在慈爱温馨的父母关心下生活和成长的儿童,他们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
家长要善于培育优良淳朴的家风。家风是家庭中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以及生活、学习等作风的综合表现。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良好家风表现为,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成员生活有安全感,尊老爱幼、互相关心,民主地处理家庭事务。如果夫妻之间经常吵架,家庭动荡不安,孩子不仅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在心理上更容易受到伤害,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大多数都会对成年的人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少人要用一生的精力去弥补幼年时家庭对其造成的伤害。
经常有人问我:“韦老师,您是如何将自己普通的孩子,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学霸,成为名校的博士和学者,其秘诀是什么?”我坦率地告诉各位家长,自己主要遵循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就是:“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一定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事情,我一定是首先不做。作为教师我一直信奉的教育理念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我们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它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家长其身正,孩子不令而行;家长其身不正,孩子纵令不从。家长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
平等交流效果好
我在孩子小时候,经常的一个教育程序就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充分行使对父母的监督权、建议权。如果你以为孩子一定会借此机会无理取闹,那就是还不了解和信任自己的孩子,相反,孩子总是对家长给予充分地肯定。即使是我在日常接待来访的家长和孩子,给他们主持“家庭会议”的时候,在家长和孩子互提意见阶段,也总是出现家长对孩子说缺点多于看优点。孩子呢?即使是家长对孩子已经非常地怒不可遏了,轮到孩子发言的时候,也往往是给予父母的肯定多于否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是多么渴望和信任民主的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