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题300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2018-01-13 20:37:13)


http://s2/mw690/001f4nXvzy7hlHBVW6d51&690家长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TITLE="话题300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

《唐山家庭教育论坛群》QQ218625335 由群友刘女士提议

主持人:河北能源学院  韦宁教授 微信:13131599437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和iPad为代表的数码产品,因操作简单,应用软件丰富,被众多新潮时尚的父母当做早教工具给儿童们使用。然而,由于儿童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孩子们在享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带来的视觉及听觉刺激后,往往会陷入依赖,从而危害身心健康。

1、家长率先垂范 减少手机依赖

有的孩子整天玩手机,或整天上网打游戏,也不少孩子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很多父母束手无策。当然,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也没少花心思但无济于事,然而没曾想是自己的问题。任何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你自己玩手机叫小孩不要玩,你自己上网打游戏叫小孩不能玩。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怎么可能?孩子服吗?父母应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要求孩子做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而且要成为孩子良好习惯、良好品行的领跑者。

我做好家庭教育的“绝招就是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我首先不做。如果哪位家长做到了这点,您的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使用手机问题也不例外。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2、要多陪伴孩子 引导他们做有益的事情

当孩子要玩电子产品或是不能停下来时,爸妈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来一场家庭游戏、给孩子讲有趣的故事、跟孩子画画、或者带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园等,都是 不错的注意力转移法。孩子之所以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没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甚至是父母主动给孩子提供”电子保姆“所致。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和Pad等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3、要求孩子手机不能带进学校

家长要指导孩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携带手机进校。如遇只上半天课或者有课外活动的情况时,可另行考虑。告诉孩子,不要总是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走出去找朋友到户外玩一玩,因为手机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而仅仅是生活的点缀,我们要多和伙伴们在大自然里去了解身边的世界,而不是一味的躲在一个角落里独自在网络里游荡。

我们知道,与那些需要用手机来联系的同学面对面地交流和互动,因为与人打交道是一种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让我们从与同学打交道开始学习这种技能,它让我们保持活泼团结,让我们善于沟通。

4、规定做作业时间和晚上上交手机

家长可以向孩子明确提出要求,做作业的时间,必须上交手机,或者是手机关机。告诉孩子,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分、周末晚上900,准时把手机交给爸爸或者妈妈保管,并且在第二天早上730分会把手机准时交还给他,因为我们需要充足的睡眠,夜晚玩手机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这种习惯会让人沉溺,让人懒惰。在此期间,如果孩子需要给某个同学打电话,可以使用家长的手机或者家里的座机。

5、控制手机玩游戏和浏览网站

游戏非常容易吸引未成年的孩子上瘾,建议家长引导孩子玩游戏的种类和强度。同时,指导孩子如何鉴别不良的网站,要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内容。告诉孩子,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与大家一起坦然分享的信息,如果对任何事有疑问,都可以来问爸爸妈妈。别用手机伤害他人。

6、适时放下手机 到大自然享受健康生活

告诉孩子,去尝试一下没有手机的生活,我们可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手机放下家里,去野外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当放下手机时,我们不要觉得不安,因为手机并不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坚强,要学会体验敢于放下手机的生活。

7、协商制定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规则

家长可以与孩子协商规定奖惩措施。如每月规定使用话费五十元以内,超支有处罚,节省有奖励,鼓励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行为。奖惩措施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及喜好,力求“奖”在孩子的兴趣点上,“罚”在孩子最痛处。

这些规定在制定时必须要和孩子一起商量讨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拿出自己的首选方案,最后的方案须经双方同意认可。规则制定后,要求孩子必须严格遵守,父母可行监督之责,定的时候是人性化的,执行的时候必须是不留情面的。要让孩子知道规则的意义,规则就是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去随意违反,从小灌输这样的规则意识,孩子将终身受益。

   

                                                        2018—0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