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解读

(2014-04-28 11:38:19)
标签:

高等学校辅导员

能力标准

杂谈

分类: 辅导员日记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9号)精神,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将我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

 

    2014《能力标准》文件细致的介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位于发展规划,系统的确定了高校辅导员能力标准,从三个维度,三个等级量化了能力的具体条件,是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文件。

 

    首先从职业名称和定义上看,只要在高校从事学生辅导相关工作的都叫称作高等学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次职业等级,分为初级(1-3年),中级(3-8年),高级(8年以上),分别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职称助教、讲师、教授,将会获得同等职称的相关待遇。因此在发展的路线与要求,也与之相对应,难度也相对的提高许多。不仅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上完成相关业务,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科研条件,到高级时还有拥有一项专家级别的研究领域,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沉浸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提炼自己的专长,成为既有管理才能,又有学术研究,再有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能力文件从九个维度确定了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标准,包括:1、思想政治教育;2、党团建设;3、学业指导;4、日常事务管理;5、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7、危机事件应对;8、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9、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九个方面的构成,也就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去组合自己的能力,当然基础是都要掌握,都要会,但是可以术业有专攻,可以去精通其中的一两点,选择1-2个方面是发展专长,在工作与生活中去磨练自己的风格与技能,为高级职称的发展确定一个研究方向。

 

    能力文件要求的很细致,内容全面,条条框框很严格,笔者认为,在文件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道路是一个任道而重远的过程,特别是在科研方面,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与全面性,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积累经验,在投入研究,再熟悉的模块中去搞学术,那肯定会有相应的收获。其次学历提升,也就是读博士,也要与之研究的领域相契合, 不管是读思政,马哲,还是教育学、心理学,我想肯定是为自己做研究是分不开的。

 

    能力文件为高校辅导员指出了一条路,但是具体是怎样的一条路,还需要先行者去摸索,去探知,去摸着石头过河。总之,看准方向,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就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