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擘絮”能否作词用?

(2006-09-10 15:25:12)
 
       前日,读春草先生的《群星望月》,发现文章中有句子---“一片轻云如同擘絮,随风翩翩而至。”当时感觉“擘絮”一词较为生僻,于是在评论中留言:“一片轻云如同擘絮,‘擘絮’,似乎为破絮。”春草先生很快在我的留言本中作了回复:“谢谢你在《群星望月》一文中的评论。关于‘擘絮’,出自唐代诗人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擘絮’是指撕碎的棉絮,与你讲的‘破絮’意思相同。”
       春草先生还很注意我的自尊心,可能是怕外人笑我无知,该留言是以悄悄话的形式留存的。说实话,韩愈的这首诗我先前不曾留有印象,大致肯定是未读过,为此,深为自己的谫陋抱愧。及至查阅字典、词典,并将韩诗找来读过,却仍然觉得“擘絮”一词值得商榷。“擘絮”能否作词用?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为了弄清“擘絮”一词,我认为首先得弄懂“擘”字。于是,我翻阅《说文解字》,曰:擘,撝也,从手,辟声。《现代汉语词典》:撝,指挥。再看《现代汉语词典》对“擘”字的释义----
       擘,bo(第四声),(书)大拇指:巨擘。另见bai(第一声)‘掰’。[擘画](书)筹划;布置:机构新立,一切均待擘画。也作擘划。再看“掰”: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玉米|掰成两半儿|小弟弟掰着手数数儿。‘擘’另见bo(第四声)。
       《康熙字典》许久不用,也不知弄到哪只柜子里去了,只好作罢。《尔雅》是查过的,也不见有“擘絮”的词条。手边剩下的工具书还就是《辞海》了。于是,又查《辞海》----
       擘,(书)大拇指:巨擘。[部首]手部。[结构]上下结构。[五笔字母]NKUR。[擘画]筹划;安排。[成语][擘肌分理]剖开肌肤,分清纹理。比喻分析事理非常精密。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
      见于《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擘”读两音,自然也得查“掰”字----
      掰,(动)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开。[部首]手部。[结构]左右结构。[英文]break  off  with  the  fingers [五笔字母]RWVR。[掰交]绝交。[掰开]1、裂开,打开,剥开。2、嚼碎食品喂孩子;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掰脸]翻脸。[歇后语]猴子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懒婆娘的剪刀----掰不开。
      查完字典、词典,再回过头来,看看韩诗----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诗中“晴云如擘絮”句中的“擘”,在下以为,应作“掰”字讲,作动词用,与下文的“磨”字对应。如春草先生所说,“‘擘絮’是指撕碎的破絮。”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直接用“掰”,而用“擘”呢?我想是出于平仄之考虑。“擘”为仄声,而“掰”则为平声。“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的格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唐朝,“擘”字本身就有分开、离开的意思,亦未可知。如此看来,“擘絮”,即“被撕碎的絮”,并非是一个单元词,而是一个动宾词组。而且,这个词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被诗人所用。
      因此,在下认为,将前人在特定环境下创建的词组,在现代文中加以运用,实为不妥。大凡在现代文中,所用之词,应该在词典中可以查到,所谓有根据者。诚然,“破絮”一词,在词典中也无收录,但是,这个词经常为人所用,写出来,也不至于生僻。

      今天正好是教师节,我和春草先生都作过教师(教师又喜欢穷根溯源,好为人师)。那么,这篇考证算是对教师节的纪念,也算是献给春草先生的礼物,未知笑纳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